影响隧道渗水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吴昊
[导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交通建设项目的增多。
        中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交通建设项目的增多。伴随着我国道桥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隧道工程渗水的弊端逐步表现出来,此类问题会缩短道路的实际使用寿命并且伴随有诸多安全隐患,因此要重视防水工程的作业。防水工程,除了作业和解决方案之类的因素,还要强调现场施工科学管理,唯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进度,创建高品质工程。本文就影响隧道渗水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隧道工程;预防渗水;技术原因;整治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辉煌时期。但是,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因为自然环境问题涉及需要进行隧道工程施工建筑,并且因为施工区域内的地下水非常丰富,从而将会对道路隧道工程的路基路面结构产生影响,从而使道路隧道的稳定性降低,并带来渗水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提升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需要对道路隧道施工建设过程中对渗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明确的处治措施方法,不断的对问题的难点与重点进行有效控制。
        1隧道工程渗水的重要成因
        1.1工程前期设计上的缺陷
        (1)因为前期调研不够细致的原因,将隧道建造在山沟零散地带或断面处同时又没能进行防水设计与排水装置的铺设,致使地面水体大量渗漏到地下,最后形成隧道渗漏的不良后果。(2)对不稳固的基础没有实行相关处置造成地面基础受力不平衡导致沉降的现象发生,致使补砌结构产生裂缝和间隙,进而发生渗漏状况。(3)过早拆卸模板,或者围岩压力太大超出衬砌体的设计承载能力等技术要求,都可能让衬砌内部应力超出其屈服强度进而产生间隙和裂缝。
        1.2施工方面
        (1)由于道路隧道施工的涉及范围较广,所以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部分细节问题很难完全把握,特别是针对施工后遗留的施工缝等问题,并未对其采取特殊的防水手段进行处理,或者是防水手段并未起到实质性的防水效果等。(2)在铺设防水层时需要根据铺设范围进行提前设计,但是由于需要铺设的面积过大,所以需要逐步完成铺设任务。而这就导致不同区域的防水层之间出现接茬不严的情况,再加上部分员工的铺设水平较低,所以很容易对隧道造成二次损害。(3)混凝土浇筑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步骤,但是在浇筑之前,如果未对岩缝里存在的水渍进行彻底清除,那么便可能会影响到混凝土原本的混合比,进而导致混凝土孔眼、离析等问题相继出现。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工程开设的各项防渗漏设施,见而不利于隧道未来到长期、稳定使用。
        2隧道工程的渗漏水预防与处理
        2.1提高勘测精度
        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是决定渗水量的主要影响要素,所以为了从根本上对渗水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就必须要对相关地质勘测工作进行完善。目前,制约工程单位勘测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勘测水平较差、相关设备落后等,进而使最终得到的勘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出入。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勘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首先要将勘测工作与工程施工相结合。如,遇到因暴力施工手段而引起的围岩破碎问题时,需要结合具体的破碎情况,选择对其进行修缮或重新设计。其次,可以利用勘测雷达等工具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报,这样便可以对潜在问题进行预防。最后,由于勘测手段有限,导致勘测结果并不能代表实际的地质情况,所以还需要使用到经验法等施工方法。因此,在开展二次设计时必须要以安全为主,避免由于勘测失误而降低隧道的安全属性。


        2.2路面渗水处治控制
        在对道路隧道工程渗水问题进行综合防治过程中,首先我们需要对路面渗水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一般都是在隧道路面渗水发生的位置底部进行排水处理,通过对积水的集引来有效的解决渗水问题。而进行横纵向半边打孔设置引水管,首先需要对道路隧道的中线位置进行明确,并保证在边沟的部位进行对称设计,而横向引水管则需要根据实际水量的大小进行管道间距的设置。并且,对于横纵向引水管设计应选择采用边打孔波纹管,来实现接头三通连接的处治目标。其次,对于工程渗水问题较为严重的位置,施工人员要根据渗水量的大小来设置引水管的实际密度,从而有效的将渗水问题进行解决。此外,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泉眼问题,必须要对其进行高度的重视,并合理的进行引排,避免对隧道工程基础结构造成浸泡,从而增加道路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
        2.3隧道衬砌渗水处治施工技术
        根据衬砌渗水产生的原因,不同原因导致的渗水,采用的处治技术不同,主要处治方式和施工技术为:(1)若因隧道设计时选线不当使隧道因偏压产生裂缝而引发的渗水,此种情况一般渗水现象较为严重,处治难度较高,处治施工技术一般是先处治隧道偏压病害,在隧道偏压病害得到治理后,再根据已治理偏压后的隧道衬砌渗水产生的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病害因素处治,此处应特别注意一定要先将隧道偏压治理完成后再处治衬砌渗水,若在隧道偏压未得到治理前就处治衬砌渗水,很有可能在处治渗水完成不久又因偏压的技术发展而产生新的裂缝,进而又出现衬砌渗水;(2)对于隧道在设计阶段,因勘察资料缺失或设计深度不够而出现设计方案不合理造成的衬砌渗水,应综合分析,首先补足勘察资料,了解和准确掌握该处水文地质资料,若经过补强设计能处治衬砌渗水,则采用补强设计的方式治理衬砌渗水,若经过补强设计无法处治衬砌渗水,还应进一步勘察和查找该处渗水原因,综合判断渗水引发的原因,多方案论证,最后选用治理效果最佳的方案;(3)对于施工期间,因防水板搭接不牢固或焊穿防水板,或者在铺设防水板过程中围岩或初期结构的凸起将防水板刺破引发的衬砌渗水,此种渗水病害的处治方案主要是凿除渗水部位的混凝土,找到防水板搭接不牢固处、有空洞的防水板部位,采用同材质或更高性能材质的防水板焊补孔洞,完成后做气压密封性试验,合格后方可将凿除部位重新浇筑混凝土封闭;(4)对于因隧道本身的排水管沟发生堵塞而造成的渗水现象,应检查堵塞位置,以疏通为主要处治方案,若在衬砌裂缝处发生渗水,则先引后排,先封堵后处治;()5对于隧道在施作锚杆、锚管时,因未对孔眼与锚管及时充分的封闭处治,使锚杆、锚管将围岩潜层水引出,继而出现渗水现象,此种处治方案一般是对孔眼和锚杆、锚管注入水泥砂浆、水泥净浆、水玻璃等封堵性材料进行处治。
        2.4设多道防水线
        部分隧道工程往往采用的是复合式衬砌,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采取增设防水线的方式进行防水,也就是在初期支护柔性防水层、二衬防水混凝土加拱背注浆。结合实际的隧道工程的部分特别部位和施工缝等位置,采用多样化的增强措施,以此来提高防水层的防水效果,提高隧道工程的防渗漏效果。
        结语
        从隧道建筑工程发展的远景规划来看,唯有强化管控,尽力提升整个隧道工程施工的实际操作水平,才能确保按期完工,创造高品质工程,才能取得优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施工单位才能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平,陈霞,李飞飞.高速道路隧道渗漏水空腔排水处治技术研究[J].道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3(11):239-241.
        [2]彭小庆.某道路隧道渗漏水病害处治及分析[J].山西建筑,2018,43(06):201-203.
        [3]杨锦峰.道路隧道渗水原因分析及处治技术[J].道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12):182-183.
        [4]李特.高速道路营运隧道渗水的成因及处治策略探究[J].山西建筑,2018,44(30):168-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