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升社会评价创新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韦斐
[导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各项事业都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不管是教育还是扶贫或者是交通通讯、高新技术,中国人民正以天翻地覆的速度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与整体中国人民的精神状况,而这一切都要归结于党的领导,归结于政府的治理。
        桂林市督查和绩效评估中心  广西桂林  541001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各项事业都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不管是教育还是扶贫或者是交通通讯、高新技术,中国人民正以天翻地覆的速度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与整体中国人民的精神状况,而这一切都要归结于党的领导,归结于政府的治理。政府治理的科学性一方面来源于理论水平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得益于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正确评价,坚持激励约束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政府工作原则,是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提升政府为人民服务本领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政府;评价;创新
        1 社会评价概述
        社会评价主要是指分析投资项目对实现社会目标方面的贡献的一种方法。社会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目标和收入的公平分配等。社会评价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防止单纯追求项目的财务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从效益的协调性与一致性角度出发,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防止可能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和后果,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避免或减少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社会风险,提高整体项目收益。这是社会评价在日常的经济发展领域的主要意义,在政府的社会评价中,主要是指政府在做出各项决定、各项决策、制定各项方案、出台规定的过程中或之后,就这些“新事物”开展社会评价,社会评价的主体具有多样性,旨在从群众的利益、群众的角度、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角度出发提升政府执政的科学性,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为政府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提供群众基础,提升政策的可行性。
        2 当前政府社会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评价时间不足导致评价实用性不强。在当前的很多地区政府社会评价工作中,尤其是很多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城镇、农村地区,对政府社会评价的时效性要求较高,一般以一周为主要评价周期,特别是对某一事件进行公示或征求意见等,越是在基层的人民政府中,对社会评价的影响力越大,越是接近人民,越是发现真相、促进发展的主要方式,在这样的基层政府社会评价中,评价体系还是以上级要求的时间、程序为主,很多社会评价成为群众“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比如在有些地区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各级“指标”设置的影响,很多农村地区的集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在执行“四议两公开”的经济公开方面,很多群众对这一工作的参与度较高但是真正对这一工作的整体关注度较低,很多群众只关注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获利情况,对政策的执行程度、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式与进一步发展目标关注度较低,很多工作成为“程序性”的走过场,群众的评价实用性不足,甚至有些百姓对政策的知晓度不足,只知有无而不知细则,只知参与而不知权利,评价的实用性缺乏。
        2.2 不够“接地气”导致评价的可靠性不足。在当前的政府社会评价中,评估指标的设置主要以总括性为主,具体性指标为辅,比如在对某一项政策的评价或者对近期需要征询群众意见的活动方案制定中,在社会评价上主要以整个的政策性文件、方案的整体性安排为主要评价对象,而在群众的评价过程中,尤其是在政策的制定与出台过程中,很多方案、草案中的措辞都是专业性的、行业性的,比如经济领域、法律领域等,对这样的政策等相关政府公示的评价既需要参与度,又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但是在社会评价的过程中,很多专业性知识评价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做出中肯的评价,但是在公示或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对各类型的专业知识缺乏细分,很多群众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受专业性的影响,往往是从自身的学习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进行简单评价,很多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评价心理,评价的效果一般。比如在某一项地区性经济要求中,政府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细分,而群众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在这样的状况下,群众作出的社会评价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2.3 评价方式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在上级政府中,评价方式往往是以下级政府的评价,是自上而下的系统内部的评价,在基层的评价中,主要从两个角度着手评价,首先是群众自主评价,其次是第三方民意评估、专业评估、电话问卷等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整体性评价。从群众的角度来说,很多专业性评价内容需要进一步“平民化”,用大众的语言、生活化的语言进行阐释,才能保证群众自主评价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从第三方评价的角度来说,针对各地区政府发展过程中的根本性问题关注度相对较少,如在贫困村地区发展党员这项工作的评价中,群众的评价是近年未发展党员,第三方评价的结果也是如此,但是从实际发展的角度来说,该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外出流动人口多,村内年轻人数量少,很多中老年群体自愿入党的数量相对较少,有些是违反计生等各方面政策群体,导致农村地区“无党员可发展”,实际与评价之间的“两层皮”现象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决定,简单的群众评价与第三方评价还不能准确反映实际问题。
        3 如何在新时期创新政府社会评价
        3.1 延长评价的时效性。政府的社会评价在各类型城市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在上海、深圳等这些高新技术人才积聚的地方,其对政策、对政府评价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同时在整体的政策实施或者日常政府工作中对时效性的把握较为严格,基本能够在实践要求的范围内对政策进行简单的测试与意见收集。但是在中小城市尤其是城镇地区,群众对政府评价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基层面临的问题较多,存在的疑问较多,很多问题的出现不是简单的群众评价就可以浮出水面的,很多都需要深层次的实践与时间检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如果一味坚守社会评价的整体时效性要求,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政府评价的过程中,要着眼基层,着眼群众,尤其是经济次发达地区、小城镇的群众反映,他们的基本诉求与发展需求是更加基础性的、更具有代表性的。在政府评价过程中,尤其是在涉及民生事项的政府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基层群众为主体,坚持“早评价、早修正”,真正发挥群众政府评价自下而上的效果。
        3.2 转变社会评价方式。当前的政府社会评价方式很多是以网站评价留言为主,农村基层地区张贴告示、张贴通知的方式为辅的日常政府评价。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拓宽了交流沟通的渠道,在这样的现状下,如果政府评价工作依然坚持以“传统”为主,这样的社会评价方式很受群众“诟病”。政府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主要阵地之一,不管是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或者在干群关系、干群联系方面,都要时刻以科技为引领,以时代发展作为指导工作实践的主要方式。当前的政府评价,不管是省市层面的还是县乡层面的,都要从群众喜闻乐见的角度出发进行社会评价。通过网页、手机客户端中通过政府APP引导群众进行政府评价,在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乡政府这类缺乏独立手机客户端的地区,可以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在网上进行社会评价,针对老年人群体或对网络评价有困难的群体,以传统方式作为辅助,开通评价热线与评价网站,在基层设置留言板、网络留言墙等等,让更多的有效评价通过网络的方式覆盖到每一个群众个体。
        3.3 细化评价内容。针对政府政策中的专业性、技术性话语,在向基层征求意见或者进行社会评价时,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进行政策分解。针对法律型的社会评价,既要关注专业群体,也要关注普通百姓,通过实例的方式将其中蕴含的道理与政策讲清、讲透,真正让群众知晓、明白。在政府评价过程中,针对专业性问题还要从专业角度出发对其社会影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性咨询,从可行性、社会影响力、群众反响与知晓率等各个角度出发对某一项政府评价内容进行细化细分,坚持以人民立场作为判断政策可行性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专业分解与非专业举例的方式让更多群众能够针对政府工作进行评价,从而推动评价的科学性与真实性。
        4 结语
        政府社会评价是自下而上的对政府各项工作可行性的分析,也是从群众利益角度出发提升政府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关键所在。在政府评价的过程中,既要关注评价的过程,也要关注评价针对的群体,还要关注评价方式,从各个角度出发保证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权。
        参考文献:
        [1]曾明.陶冶华.公共价值视域下的地方廉政社会评价模式研究,[J]政治与社会,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