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功能性胃肠病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王雪梅
[导读] 浅谈功能性胃肠病

王雪梅 
(德阳市旌阳区八角井镇卫生院;四川德阳618000)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而会遇到消化道不舒服的情况,比如反酸隐痛、腹胀腹泻和腹部灼烧感强烈等,这些消化道的不适症状,便是临床上的“功能性胃肠病”。通常在医学上,疾病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所谓的“功能性疾病”是指经过各种临床检测都未能察觉到人体的异常病变,但是依旧存在不适症状,“器质性疾病”则指的是经过临床检查后发现了人体器官或组织的真实病变。而功能性胃肠病便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十分明显的类似于腹泻便秘等的消化系统症状,但又普遍缺乏如肠炎和胃炎一类的器质性疾病症状,在普通人群的发生率高达70%以上。功能性胃肠病又叫做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通常是由于胃肠道对不良刺激的反应过度敏感使得胃肠功能紊乱所致,有着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和难以治疗等临床特点。诱发功能性胃肠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有肠道菌群失调、内脏对不良刺激的高度敏感和不合理的饮食方式等,都会导致发病症状复杂多样,再加上缺乏系统成体系的治疗方法,民间治疗该疾病又多采用偏方土方,这就使得患者容易产生恐病心理,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
  功能性胃肠病通常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不适症状反映在上消化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和不适症状反映在下消化道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时,要排除相应的器质性疾病症状,在患者2个月以内出现了饭后腹胀、腹痛灼心、腹泻便秘等症状时,只要有任一症状比较明显且持续时间长的话,便可以确诊。患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普遍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和灼烧感强烈的症状,这种上腹部疼痛没有规律性,多与长期的不合理饮食习惯有关,症状与饥饿痛相似。


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存在长期呕吐的情况,一般来说,呕吐的量不是很大,也不会影响到身体营养的吸收。而诊断肠易激综合征的标准,便是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
  虽说功能性疾病经过临床检测后没有发现人体存在异常病变,但是功能性胃肠病依旧是一种不容小觑的疾病,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在临床上,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表现大概有十余种,包括功能性烧心、功能性排便障碍、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功能性大便失禁、胆囊功能障碍、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功能性腹泻、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胀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以上症状都比较常见,这里我们重点讲一下两种相对少见的症状:癔球症和食管源性功能性胸痛。所谓的“癔球症”是一种相对主观的身体感受,在中医上也被叫做“梅核气”,多表现为咽部吐不出咽不下的非疼痛性异物感或紧缩感,这种症状的程度大小因人而异,有时间歇性发作,有时持续性发作,不会造成患者的吞咽困难,通过正常饮食即可缓解,因为检测不出咽部器官处的器质性病变,故将癔球症归入到功能性食管疾病之中,目前医学界认为癔球症的发病机理多与心理作用和胃食管反流有关。而食管源性功能性胸痛又被称为非典型性胸痛,和癔球症一样属于良性的慢性病。
  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需要戒烟戒酒,拒绝喝咖啡和浓茶,拒绝暴饮暴食,少吃难以消化和辛辣类的食物,以避免刺激到肠胃。在饮食规律上,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要坚持一日三餐,在病情好转期间,要从流质、半流质的食物(比如果汁、米汤和稀粥)逐渐向固体食物递进,每顿不能吃太多,在少量进食、保证营养的基础上,等待肠胃功能的逐渐恢复。此外,我们可以使用药物来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现在在临床医学上,一般使用四磨汤口服液对功能性胃肠病进行治疗。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中成药,四磨汤口服液是肠胃动力型中药,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作用,有利于调节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改善其胃肠运动功能。由于肠道菌群结构的平衡也影响着肠胃功能的运转,我们还可以将四磨汤口服液与益生菌搭配使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