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平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中医院;山东泰安271400)
[摘要]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在脑卒中后癫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96例脑卒中后癫痫(收治时间2017年6月-2019年6月)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8例,两组均采取神经内科卒中常规方案,对照组使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使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评价两组的疗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Bathel
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癫痫发作情况明显改善,观察组的癫痫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是(0.54±0.17)次/年和(2.06±0.54)min/次,均明显短语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83%,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oCA量表评分和Bathel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可促进脑卒中后癫痫症状缓解,提高疗效,更利于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
【关键词】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脑卒中后癫痫;治疗效果
脑卒中后癫痫是卒中发生前无癫痫史,卒中后有癫痫发作,且排除脑部和其他代谢病变。国内报道卒中后癫痫是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再5%-15%,癫痫可能同神经元受损有关,脑卒中患者癫痫会加重神经损伤,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症状轻微患者一般通过短期用药可控制病情,严重的则需要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和左左乙拉西坦是两种抗癫痫药,前者有一定的抗癫痫作用,但有报道[1,2]指出长期使用会对肝功能造成影响,后者在作用病灶靶点后对正常神经元无显著影响,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不一,本文对两者联合应用治疗卒中后癫痫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经常规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2)脑卒中后发生癫痫,符合癫痫诊断标准;3)完全自愿接入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4)对所用治疗药物无过敏反应。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8例,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9.5±7.5)岁,对照组:48例,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9.1±7.6)。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就诊后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包括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脑神经保护和营养支持等,对照组使用丙戊酸钠(国药准字H37021035-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治疗,20mg/次,3次/天,口服给药。观察组使用丙戊酸钠联合左左乙拉西坦(国药准字H20140069-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丙戊酸钠20mg/次,3次/天,口服给药,左左乙拉西坦首次剂量0.25g/次,2次/天,口服给药,1周后加至0.5g/天,2次/天。两组持续治疗6个月。
1.3 疗效评价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包括癫痫年发作次数和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根据癫痫发作情况制定疗效标准[3]:显效,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较治疗前降低80%以上;有效,症状得到缓解,癫痫发作次数较至两千降低50%-79%;无效,症状未见改善,癫痫发作次数较治疗前降低不足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Bathel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MoCA量表主要对患者的执行能力、注意、语言、命名、抽象、定向和延迟记忆这几个项目进行评价,共30分,分值越高,认知功能越好。Bathel量表用于评价日常生活能力,主要包括自我照顾项目和行动相关活动,共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表示,计数资料例数和%表示, t和χ2检验分析,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癫痫发作情况明显改善,观察组的癫痫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是(0.54±0.17)次/年和(2.06±0.54)min/次,均明显短语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83%,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治疗后的MoCA量表评分和Bathel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png)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呕吐反应1例,失眠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呕吐反应2例,失眠3例,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1.334,p=0.0248)。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元损伤加重,研究[4]指出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影响到脑神经递质表达的离子通道,使得相关银子外流,神经元异常放电,兴奋性改变,进而诱发癫痫。癫痫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共,增加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临床针对卒中后癫痫患者的治疗,除了采取常规神经内科卒中治疗方案外,还需要使用抗癫痫药物来控制癫痫发作,改善患者预后。丙戊酸钠是广谱抗癫痫药物,可用于各种病因导致的癫痫,药效较好,该药物作用机制可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抑制r-氨基丁酸转氨酶,增加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r-氨基丁酸来发挥作用。另一个方面作用神经元突触后感受器,加强r-氨基丁酸抑制作用。有报道[5]指出该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以达到100%,但长期使用存在副作用,临床使用期间应加其并发症的观察,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左左乙拉西坦可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且不影响正常神经元活动 , 其在抗癫痫治疗中有显著效果, 患者的耐受性好、安全性高。本文对丙戊酸钠联合左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效果进行分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相较于但用丙戊酸钠,联合用药促进癫痫症状的改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同已有报道[6,7]结果相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联合应用治疗癫痫的疗效是显著的。文中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价,观察组的MoCA量表评分和Bathel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丙戊酸钠联合左左乙拉西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左左乙拉西坦不直接抑制神经递质传递,可能依赖突触泡蛋白2A 在神经细胞膜上效应[8],促进大脑某方面潜在认知能力,以利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本文中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安全性良好,但对于神经系统药物的用药剂量应加强控制,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出现后应尽快调整药物剂量来降低损伤。
综上所述,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可促进脑卒中后癫痫症状缓解,提高疗效,更利于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
参考文献
[1] 姜春蕾.依达拉奉、丙戊酸钠联合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2):114-117.
[2] 原相丽,史冬梅,周正宏,等. 丙戊酸钠联合左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效果及对患者血NSE、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J]. 罕少疾病杂志, 2019, 5(136): 1-2.
[3] 吾马尔江·塔瓦库力. 对比分析丙戊酸钠和左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66):122.
[4] 孙小平. 丙戊酸钠联合左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 27(7):4634-4637.
[5] 冯伟.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4) :75-76. .
[6] 张艳丽,杨晓华,臧兆萍,等.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S100B 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及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38(7):1540-1542.
[7] 杨琳.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 17(36) :93.
[8] 贾丽娟,陈 鹏,鱼丽萍,等. 脑卒中后癫痫应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
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 16(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