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杨勇
[导读] 观察四联疗法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中的效果。


                  杨勇
       (重庆市永川区来苏镇卫生院;重庆402160)
[摘要]目的:观察四联疗法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患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法,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选用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治疗;观察组:选用四联疗法(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替硝唑+阿莫西林)治疗。以上两组所有药物均服用2周,第4周复查胃镜和C13呼气试验。比较2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胃黏膜愈合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治率分别为:90.48%、73.02%,胃黏膜愈合率分别为:100.00%、80.95%。结论: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替硝唑+阿莫西林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可有效提高治疗疗效。
关键词:四联疗法;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
   随着饮食多元化及餐饮行业的发展,及幽门螺杆菌传染性高的特点,幽门螺杆菌也成为世界上感染人数最多的细菌之一,据统计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约为60%。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也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1】。Hp经口腔入胃内,部分定居于胃窦粘液层且难以被胃酸及机体免疫清除【2】。Hp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可中和黏膜内的胃酸,形成有利于Hp存活及繁殖的环境,并导致感染慢性化,Hp的毒素引起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胃黏膜呈非糜烂的炎性改变。其不仅导致了患者腹部症状,也影响着患者患病期间的生活质量及传染他人的风险。根治Hp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病因治疗。在根治Hp的方案中,由于Hp耐药菌株的出现,导致了部分三联疗法根治Hp的失败,所以此疗法逐渐被四联疗法所替代。本次主要观察四联疗法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效果。取我院126例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该病病例进行对照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此研究选择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2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患者,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8.34岁),采取随机数字表分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且胃镜下胃黏膜表现相似(P>0.05),可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给予三联疗法,即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60mg/次,口服,2次/d;阿莫西林500mg/次,口服,2次/d;替硝唑片50mg/次,口服,2次/d。
1.2.2观察组
   患者给予四联疗法,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枸橼酸铋钾120mg/次,口服,3次/d。
1.3观察指标
   (1)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2)胃黏膜愈合情况。
1.4疗效评价
   (1)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停药后14天予以C13呼气试验阴性为根治有效,阳性为无效。(2)胃黏膜愈合情况:停药14天后予以胃镜经检查,显示病变区胃黏膜完全恢复正常为治愈;治疗后,经胃镜检查病变区域胃黏膜情况显示向治愈期转变为有效;治疗后,经胃镜检查病变区胃黏膜较治疗前为缓解甚至出现加重及出现其他区域的新发病变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用相对数表示,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胃黏膜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胃黏膜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幽门螺杆菌根治率
    观察组根治率90.48%(57/63),对照组根治率73.02%(46/6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在慢性胃炎中也称“B型胃炎”,此型胃炎在胃镜下呈慢性非萎缩改变,胃黏膜成红黄相间或皱襞肿胀增粗,且幽门螺杆菌感染为慢性胃炎的主要发病病因,根治HP也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慢性胃炎首要的对因治疗。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在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其尾端带有鞭毛成螺形状的细菌。经口进入胃内后,其常附着于幽门附近胃窦黏液层与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因其外在的形状特征,所以得名为幽门螺杆菌【3】。Hp凭借其产生的氨和空泡毒素使细胞出现损伤,并促使上皮细胞释放炎性介质;菌体细胞壁LewisX、Y引起自身的免疫反应【4】,数种机制使之出现炎症反应加重或迁移。Hp毒株毒力、胃内微生态环境及宿主本身的个体差异等为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炎症发展、转归情况的多方因素。
    在治疗中,观察组的四联疗法相对于对照组的三联疗法即:PPI加两种抗生素基础之上又增加了铋剂(枸橼酸铋钾)。PPI在治疗中使H+-K+-ATP酶失活,抑酸,并可增强抗Hp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四联疗法中的铋剂不仅可通过包裹Hp,干扰Hp代谢起到杀菌作用,亦能在胃黏膜病变部位形成蛋白-铋复合物附着于表面,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5】。在观察组的应用四联疗法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治率为 %,高于对照组,P<0.05; 在观察组患者胃黏膜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根据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胃黏膜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也高于对照组。可见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治疗当中临床效果更显著,值得全面推广,造福患者。
 

参考文献
[1]李萍.雷贝拉唑、呋喃唑酮联合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四联疗法根治慢性胃炎伴Hp感染[J].药品评价,2020,17(3):30-31.
[2]马卉,高辉,黄业斌,等.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3):2932-2934,2946.
[3]许祯.四联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6):59-61.
[4]林丽.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探究[J].药品评价,2017,14(21):42-45.
[5]祝元英.枸橼酸铋钾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15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