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缪敏静
[导读] 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之后出现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展开研究


   缪敏静
   (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之后出现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展开研究。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中选择48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使用1:1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2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则进行循证护理措施,最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进行循证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其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国临床发病机率比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持续性急性的缺血与缺氧所致[1]。因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状狭窄都是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2]。当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常会出现心力失常以及休克等症状,疾病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为了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降低各种危害人体的因素,护理人员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护理措施。基于此,本文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中选择48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之后出现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中选择48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使用1:1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28例。实验组研究人员的年龄范围主要集中在45-92周岁,平均年龄范围则大约为(63.84±2.69)周岁。对照组研究人员的年龄范围主要集中在45-92周岁,平均年龄范围则大约为(63.92±3.23)周岁。对两组研究人员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后,发现P>0.05,两组研究人员具有可比性。本次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则进行循证护理措施,其详细的护理措施如下:(1)循证问题,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2)循证支持,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嘱为患者使用外周血管扩充药物,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配血措施,并备好各种临床抢救物品以及药物。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理念文献以及相关经验,掌握更多的临床护理措施,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3)循证措施,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同时注意为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护理措施,再次核对患者的药物使用方法、剂量以及姓名等,避免发生用药差错的不良事件。对于部分面色苍白、意识异常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同时做好临床抢救准备,便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几率,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效果主要包括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完全消失,患者不存在第三心音以及肺部啰音。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肺部存在啰音,且啰音范围小于等于肺部的一半。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未改善,甚至患者的疾病症状显著加重。护理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总人数。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通过对患者分发医院科室内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其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最终统计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程度。非常满意:调查评分表总分在80以上。满意:调查评分表总分在79-60分。不满意:调查评分表总分低于60分。总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1.4统计和分析
   本次临床实验结果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对其进行相关的统计以及分析,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有效率使用计算型指标以例(n/%)表示,并使用x2值对其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本次实验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护理效果
   本次实验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经过特殊的临床护理之后,实验组显效的人数为18个、有效的患者为6个、无效的患者为0个,护理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患者中显效的人数为10个、有效的患者为8个、无效的患者为6个,护理总有效率为75%。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发现,x2=6.8571,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度
   本次实验护理过程中通过整理调查问卷发现,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非常满意的患者为14例,满意的人数为8例,不满意的患者为2例,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1.67%。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非常满意的患者为10例,满意的人数为6例,不满意的患者为8例,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66.67%。经过计算发现x2=4.5474,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将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效果,并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4]。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1.67%、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66.67%,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5%,且两组数据进行临床对比发现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春宇.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2):243-244.
[2]于艳燕.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265.
[3]禇佳菲.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2):139.
[4]高艳丽.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0):1-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