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危重病人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机体抵抗力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庞婷婷
[导读] 分析探究给予ICU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机体抵抗力产生的影响。



庞婷婷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给予ICU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机体抵抗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8例,依照患者所采用的营养护理模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肠外营养支持以及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以及对机体抵抗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分析免疫功能相关指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ICU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功能,同时可以有效规避相关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ICU;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机体抵抗力

   在ICU的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发展急剧,病情危重的特点,会伴随发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患者昏迷时间比较长,在病发以后无法自主吞咽,导致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机体所需能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所采用的营养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肠外营养以及肠内营养,据相关临床实践证实采用肠外营养能够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和肠外营养进行比较肠内营养的应用范围更广,操作较为简便,对保护患者肠黏膜、维持肠道菌群正常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时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还需要加以重视[1]。为此本文选择ICU危重症患者48例展开对照研究,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ICU中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共计48例,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接受治疗,依照患者所采用的营养护理模式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确保两组患者例数均等。一般资料分析:对照组中囊括男性患者17例,女性7例,纳选年龄范围选择50-78岁,年龄均值为(64.14±3.65)岁;观察组含男性患者15例,女性9例,纳选年龄范围选择47-78岁,年龄均值为(63.98±3.57)岁。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为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此次研究实验中给予患者肠外营养支持,静脉输注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等相关营养物质,进行患者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给予患者常规健康宣教。
   观察组患者则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1)在患者病情发生后的48小时以内,间歇性喂养肠内营养液,同时在24小时左右输注自制营养液,输注剂量一般为500mL,每天输注4次,可依照患者日常用餐时间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患者自主进食能力恢复[2]。(2)鼻饲管护理:将鼻饲管妥善固定以后,在护理人员换班时进行胃管长度的测量,以免发生脱落等不良现象,在鼻饲以后将管道应用温水冲洗,定期更换导管的固定胶布,以免发生感染等不良现象。(3)通过面对面指导、患者之间互相交流以及发放宣传教育手册等方式详细介绍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目的、具体护理措施以及在肠内营养期间的具体护理要点,解答肠内营养护理中存在的疑问[3]。(4)并发症护理干预:与患者、家属详细讲解肠内营养支持中间歇喂养营养液中常见的并发症类型以及具体表现症状,指导患者在并发症预防中主动参与,具体内容包括在插管之前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清理口腔中的分泌物,指导患者有效排痰,进行预防性肺炎、肺部感染、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胃潴留等并发症类型的有效预防,此外定期进行血糖等指标的监测,由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指导,没间隔2小时翻身一次,此外将床头适当抬高,能够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此外护理人员需要明确回抽胃管中是否存在咖啡液胃液,能够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情况,对于消化道出血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停止肠内营养支持[4]。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存在的并发症,包括胃肠道反应、营养不良、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等。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后的免疫功能改善情况,涉及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由SPSS23.0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平方差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n、%表示,研究结果以P值表示,P<0.05即研究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对比分析免疫功能指标
   观察组IgA、IgM、IgG等指标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数值对比差异为P<0.05,见表1。

3.讨论
   在应激因素以及创伤等因素的影响下,ICU危重症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同时患者机体脂肪以及蛋白水平处于下降趋势,机体所需营养不足,机体抵抗能力减弱,同时机体能量、物质储备有所减少,促使患者体重直接下降,增加了死亡率[5]。
   此次研究结果表示,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差异显著,P均<0.05,分析原因如下:对于ICU危重症患者采用早期营养支持具有重要意义,肠内营养支持中营养物质通过静脉系统进行吸收,能够促进内脏合成,调节代谢状态[6]。此外肠内营养能够有效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以及内脏血流状态的稳定性,有利于保证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可以避免患者出现肠道菌群易位等不良情况,再加上肠内营养支持操作更为简便,在护理期间能够有效规避相关并发症,对维持胃肠道功能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改善糖耐量,延缓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对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具有理想效果,能够作为静脉营养的补充和替代,是目前ICU危重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7]。
   综上所述,对于ICU重症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在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以及机体免疫能力的同时能够降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风险性,对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楠.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效果探讨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5):249-250.
[2]孟琴.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5):162+164.
[3]谭君.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外伤昏迷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3):69-71.
[4]董维苓.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01):33-34.
[5]丁美露.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后营养状态的效果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06):566+563.
[6]饶柳妹,张文兵.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36):145-147.
[7]罗红梅.评估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8):279-2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