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斐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气压治疗仪护理对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时段:2017.02-2020.01,选择我院接收的60例重症监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气压治疗仪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对比家属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股静脉血液峰速度。结果: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较对照组(80.00%)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较对照组(50.00%)更低,P<0.05。护理前,两组股静脉血液峰速度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液峰速度明显较对照组更快,P<0.05。结论:实施气压治疗仪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患者具有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气压治疗仪;重症监护;有效率;护理干预
在临床中,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需长期卧床治疗,患者存在血液高度凝集以及血管损伤等现象,易出现深静脉血栓[1]。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在治疗期间,气压治疗仪通过不同压力的气流,挤压按摩患者局部位置,有助于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性,效果显著。本文择取2017年02月至2020年01月接收的重症监护患者,观察气压治疗仪护理对重症监护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有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7年02月至2020年01月接收的重症监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60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3例女性,17例男性,年龄最小值为28岁,年龄最大值为74岁,平均年龄值(45.42±3.89)岁。观察组:14例女性、16例男性,年龄最小值为29岁,年龄最大值为75岁,平均年龄值(45.39±3.91)岁。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抬高患侧肢体,定时翻身,据相关标准展开基础护理。
观察组开展气压治疗仪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AV2000脉冲气压治疗仪,和电源连接后,将主机气管插座和气管插头连接在一起,然后抬高患者下肢,套上空气压力套筒[2]。从患者的足背牵拉拉链,到达大腿位置时停止,扣好套筒。在气管插头管上连接“Y”型连接管,打开电源,对压力参数进行设置,并调整时间,在加压1分钟后,患者需要休息,时间控制11s[3]。一般情况下,压力为40~55mmHg,通过反复的加压和降压处理。实施气压治疗的频率为每天2次,每次30min。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倘若患者身体出现异常现象,应该立即调节定时器至“0”,在出现故障的时候,应该及时关闭电源,从套管中分离空气管,然后将空气排尽,最后将电源拔出。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家属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主要分为:满意(75~10分)、基本满意(60~74分)以及不满意(0~59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②分析并发症发生率,根据不同的症状类型可分为: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等,密切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对比[4]。③分析股静脉血液峰速度,主要分为:护理前和护理后[5]。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以SPSS20.0软件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形式表述,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述,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家属护理满意度
结果显示,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较对照组(80.00%)更高,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png)
3 讨论
有关研究表明,重症监护室患者长期卧床易出现诸多并发症,比如:下肢深静脉血栓。究其原因,患者深静脉血管腔阻塞,产生静脉血流障碍问题,从而导致深静脉慢性阻塞现象。下肢是深静脉血栓的常见部位,一旦出现血栓脱落,导致脏器栓塞,从而威胁患者生命[6]。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而言,疾病情况比较严重,大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处于卧床状态,因此,增加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需提高其重视程度,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和治疗。
本文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较对照组(80.00%)更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较对照组(50.00%)更低,观察组股静脉血液峰速度明显较对照组更快,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实施气压治疗仪护理干预,能够增强患者护理体验,有助于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气压治疗仪属于新型的仪器,在实际的工作中,利用气流的压力,将气流导入气囊,可让气囊膨胀[7]。气压治疗仪可挤压按摩患者的肢体,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流速,有助于预防下肢肿胀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效果显著。实施气压治疗仪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观察组在实施气压治疗仪护理后,股静脉血液峰速度为(58.16±12.03)cm/s,明显较对照组(50.32±13.63)更快,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开展气压治疗仪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闪闪,张攀.气压治疗仪预防脊椎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措施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28(04):86-87.
[2]李晓燕.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的积极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8(16):223-224.
[3]张丽艳.重症监护护理模式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031(020):174-175.
[4]刘健.气压治疗仪护理在重症医学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024(012):188-190.
[5]黄琴.对合并肺部感染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综合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8,8(13):44-45.
[6]强珂皎.早期多元化护理对重症监护患者心理应激、训练活动依从性及卧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3):343-346.
[7]杨杰,刘丹.心理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措施观察[J].饮食保健,2018,005(0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