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针灸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曹业勤 曹清奎
[导读] 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针灸应用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效果

曹业勤   曹清奎
(河南大峪沟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河南巩义451271)
【摘要】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针灸应用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胶囊联合铝碳酸镁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具有见效快,止痛效果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参苓白术散;针灸
  胃痛是胃肠道一种常见疾病,具有多种发病原因,容易受暴饮暴食、情志不舒、受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病时,患者会感受到剧烈疼痛,往往无法忍受,从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下降。传统的西医对症治疗中,是采用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和调节胃动力药物等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胃脘痛,同时改善胃肠道其他症状[1]。但是,这些药物的作用有限,频繁应用这些药物,将会导致患者的耐受性下降。从事中医30多年中,在中医在胃病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整体上调节脏腑功能,恢复脾升胃降,升清降浊的状态。本研究选择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80例,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针灸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自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为64岁,平均年龄为(51.54±2.88)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小为37岁,最大为65岁,平均年龄为(52.12±1.9)岁;纳入标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有明显的胃脘部疼痛;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损害或其他慢性疾病;合并精神疾病;存在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恶性肿瘤者;过敏体质;患者晕针、晕血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衡饮食,注意休息,禁食辛辣,戒烟酒。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兰索拉唑胶囊(生产企业:湖北华世通潜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570;规格:15mg*21s)联合铝碳酸镁片(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410;规格:0.5mg*20s)治疗。其中,兰索拉唑胶囊30mg/次口服,每日一次。铝碳酸镁片1g.次嚼服,每天3次。
  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参苓白术散治疗:选用山药20 g、莲子、白扁豆、白术各10 g、砂仁5 g、制陈皮6 g、甘草6 g、茯苓、党参、薏苡仁各30 g、等中药材组成主方剂,并随证加减治疗。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各10 g;胃寒者:加桂枝8 g,附子3~6 g,同时去除莲子;肝郁者:加白芍、郁金各10 g,柴胡8g;胃阴虚者:加麦冬12 g,沙参、玉竹各15 g,去掉厚朴、砂仁、茯苓;瘀血阻滞者:加赤芍10 g。每方药剂均需要煎煮两次,首次使用冷水浸泡25 min,之后将其熬煎成250 ml药液;然后使用温水将药渣熬煮成250ml。最后混合500ml中药,分两次在早晚饭后30 min温服,5日为1个治疗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2天,共服用10个疗程。
  针灸法:参照《经络腧穴学》[2]选取穴位: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手部消毒,取无菌针灸针,选取足三里(双侧)、关元、中脘、天枢(双侧),使用75%的乙醇对皮肤进行消毒,将针灸针垂直刺入穴位处2.5 寸,运针得气后,将艾柱点燃,并套于针柄,待艾柱燃尽之后注意更换,共灸 2 壮。留针 10min。每日 1 次。
1.3疗效评价标准
  基于国家中医管理局内科病症诊断标准和全国急诊研讨会修订的胃痛诊疗规范诊断。治愈:患者的胃痛基本消失,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有效:患者的胃痛明显减轻,临床症状存在缓解。无效:患者的胃痛以及临床症状无变化。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则意味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7.5%,对照组为67.5%,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近年来,人们在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方面的不断改变,导致胃肠道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症状,临床表现为胃痛、恶心、胃胀等,其病情可急性发作,并且发病无明显规律。中医学在治疗胃脘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性高。而大部分的胃脘痛患者年老体衰,素体亏虚,证体可概括为脾虚胃寒。基于辨证论治原则,一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治疗原则。而参苓白术散原载于《局方》[3],其中的众多药材均价由于暖胃、补脾之功效。
  本研究通过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分组后,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患者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示,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
  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针灸应用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会林.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疼痛78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5,(11):69-70.
[2]周薇薇.加减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胃痛96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2):80-80.
[3]赵超.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4):175,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