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配合与手术室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何佳 姚诗茹
[导读] 研究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配合以及手术室护理手段,为进一步加快患者康复提供支持。


 
何佳     姚诗茹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研究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配合以及手术室护理手段,为进一步加快患者康复提供支持。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将患者分为两组之后,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术配合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评价两种护理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情况,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期间,采用手术配合与手术室护理模式可以取得理想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鼻内镜;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手术配合;手术室护理

前言:目前临床上鼻窦炎、鼻息肉等病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是主要外科治疗方法,该术式的主要优势就是可以提高病灶清除率,且疗效显著[1]。根据现有经验可知,在对患者实施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治疗期间,靠科学的手术室护理配合以及手术室护理是提高干预效果的关键。因此本文对该术式的手术室配合与护理方法进行研究,详细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患者,本组病例的入选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42例,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1.93±4.11)岁。对照组患者42例,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42.63±4.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认真检查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保证每个手术治疗器械可正常使用,减少外部因素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向患者介绍本次手术的基本过程,消除患者对鼻内镜手术的恐惧。
   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术配合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基本方案包括:(1)在术前访视阶段,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做常规的术前访视,评估患者的身体条件与精神状态;采用口头宣教法,介绍本次手术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2)强化手术器械的准备。在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主动准备好相关物品,在做好物品清点后,保证各种医疗器械准备妥当;检查硬性鼻内镜、切割吸引器以及冷光源机等设备性能,避免出现设备故障;巡回护士注意调整上述设备的性能,满足手术治疗要求。(3)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去除首饰、义齿等物品;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取头高位,维持头部25°-30°角度,将软垫垫在肩下,将头偏向主治医师一侧,保证患者舒适。护理人员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心电监护,检测血压等数据变化,全程将血压控制在低血压范围内。(4)器械护士的配合。在协助医师常规铺巾后,将四环素眼膏涂抹于患者眼内,注意保护眼角膜;启动摄像系统,保证屏幕视野良好后,并注意检查各个吸引管的状态;递交0°镜、鼻内镜镰状刀做切口;在切除病变组织期间,递交筛窦咬骨钳;开放额窦时递交递弯头吸引器以及筛窦咬骨钳等。在整个手术配合期间,护理人员要尽量做到预见性,根据手术治疗步骤及时准备好手术器材,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值检验差异;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卡方值检验差异,P<0.05时认为差异显著。
2.结果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显示,实验组为2.38%(1/42),对照组为16.67%(7/42),统计学处理显示,x2值=6.192,P=0.012。同时,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相比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P<0.05),资料见表1。
   表 1 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

3.讨论
   鼻内窥镜手术是微创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之手术治疗部位特殊,因此对主刀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我院在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患者干预期间,积极推广手术配合与手术室护理模式,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满意,本文研究证明实验组患者在经过手术配合与手术室护理后,无论是并发症发生率,还是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该护理方法具有满意效果。
   我院经验证明,在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期间,采用手术配合与手术室护理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为:该护理模式体现了预见性要求,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前注意检查各个治疗设备的性能,避免因为设备故障而影响治疗效果。在手术治疗期间,随时递交各项治疗器械,可以尽量缩短手术治疗时间,降低手术创伤[2];最后护理方法充分彰显人本思想,如护理人员在手术期间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可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手术配合与手术室护理模式满足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患者的护理需求,可加快患者康复,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地力厚马尔·艾买提,郑美.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配合与手术室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204+208.
[2]陈亚琼,崔佳慧,祁盈.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患者的临床配合与护理体会[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3):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