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露露
(亳州市人民医院危重与呼吸二病区;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下的慢阻肺治疗效果,结合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方法:将68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4.12%>76.47%,χ2=4.221)和护理后的FEV1[(2.29±0.34)L>(2.04±0.27)L,t=3.358]、FEV1/FVC[(70.14±5.13)%>(62.28±5.24)%,t=6.250]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慢阻肺治疗期间,实施循证护理,能够让患者更加自觉、主动的配合治疗,加强自我管理,有助于促进其肺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循证护理;慢阻肺;治疗依从性;肺功能
慢阻肺的长期、持续治疗,应该以延缓病情进展、减少症状发作、改善肺功能为主要目标,应该以药物治疗为主,护理干预为辅。慢阻肺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应该密切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了解其是否认真配合和依从治疗[1]。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慢阻肺临床治疗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患者肺功能的恢复。病情的反复、并发症以及心理负担的增加,均是影响慢阻肺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应该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本研究探讨了68例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分析循证护理在其中的应用情况,关注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阻肺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女=19/15,年龄范围为44~78岁,平均年龄(57.31±5.05)岁。对照组中。男/女=18/16,年龄范围为42~76岁,平均年龄(57.29±4.94)岁。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能够向患者讲解慢阻肺治疗药物的药理性质、疗效以及用量、用法,并对其日常用药进行监督和指导,保障用药的正确、规范。关注患者的用药反应,针对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根据慢阻肺治疗的需求,在饮食方面给予科学的建议。同时需要与患者进行积极的对话、交流,帮助患者排解烦恼、释放压力,改善其精神状态。
观察组(循证护理):①提出问题:围绕着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肺功能等方面情况,提出相关问题,具体包括慢阻肺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收集与“慢阻肺”、“治疗依从性”、“肺功能”相关的研究报道,结合近期的研究成果,进行问题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的总结、归纳,并参考护理人员自身的临床经验。同时需要与慢阻肺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对于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实际需求。基于常规护理内容,围绕着提高治疗依从性和促进肺功能恢复的护理目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解决问题。
②健康教育: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考虑到患者对于慢阻肺、药物治疗的认知情况,侧重于患者认知薄弱的内容,重点予以讲解。介绍治疗方案的过程中,既要说明优势,也要告知其风险。同时需要关注患者的实际感受,询问患者的想法和意见,让患者得到充分的尊重。该过程中,有助于护患和谐关系的构建,能够彼此信任、支持,进而提高对于治疗工作的依从性与配合度。在展开健康宣教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着重强调按时按量用药、规律作息、合理膳食以及适度运动锻炼对于肺功能恢复的积极影响,引导患者自觉配合治疗。
③环境管理:加强环境管理,减少环境因素产生的不良刺激。病室内保持空气清新、洁净,让患者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接受诊疗,有助于放松身心,同时还能够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恢复效果: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的提升,反映出患者肺功能的改善。②治疗依从性:结合慢阻肺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的行为表现,进行治疗依从性的评价,统计治疗依从性优、良、差的患者比例。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功能
.png)
3讨论
慢阻肺的发生,受到病菌感染、环境污染以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在慢阻肺的临床治疗中,需要加强对各类致病因素的防控,进而实施祛痰、镇咳、抗炎、支气管扩张等治疗方法[3]。而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而受到病情反复、并发症以及负面情绪的影响,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极大的妨碍了治疗工作的顺利进展,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恢复。在慢阻肺治疗期间,实施循证护理[4]。针对慢阻肺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参考相关研究报道,根据其研究结论进行分析,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的临床经验,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5]。从患者的个体需求出发,给予其所需的护理服务,注重健康教育,加强环境管理,让患者安全、舒适的接受治疗,在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其肺功能的改善[6]。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下的慢阻肺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其肺功能的良好改善。
【参考文献】
[1]方香香.循证护理应用于慢阻肺治疗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改善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0,28(05):177-178.
[2]杨霞,苏雪谊,黄洁萍.循证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训练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9,38(33):168-171.
[3]纪超,龚国梅,缪晶.基于循证护理的慢阻肺患者营养治疗及护理对策[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08):211-214.
[4]刘长迎.循证护理在治疗慢阻肺合并呼衰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05):179-180.
[5]覃海春,王志敏,彭艳红.循证护理在慢阻肺患者无创通气联合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1):123-124.
[6]刘晓云,张丽,李鑫.循证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9):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