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实施干预化护理的价值研究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刘瑛
[导读] 分析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干预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


刘瑛
(华坪县人民医院;云南丽江674800)
【摘要】:目的:分析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干预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进行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患者90例,以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45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之上加行干预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稳定情况,以及对于护理后的满意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绞痛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发生及稳定情况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比可看出,实施干预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及稳定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干预化护理

前言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间型心肌缺血性疾病,主要是区别于急性心肌梗死与慢性心绞痛之间的一种缺血性疾病。由于其发生的概率较高,且不稳定性较大,使得治疗的难度加大,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除了让患者服用相应的药物外,还需为患者进行相应的干预化护理,才能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各项治疗[1]。为此,本文针对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进行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90名患者,探究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相应的干预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1 基本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于本院进行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患者90例,所选时间区间是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采用抽签法的形式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其中参照组年龄在50-75岁,平均年龄在(57.85±5.73)岁,研究组年龄在51-76岁,平均年龄在(58.67±4.4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组间无差异,P值>0.05。
1.2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即为患者进行常规性的疾病讲解与指导,并指导其用药及注意事项;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状况与特征,以便做出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常规性的心理沟通。
   实验组在其基础之上加行干预化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①健康宣传教育:具体、全面地向患者介绍有关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知识以及生活中的防御措施,以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提高疾病防御意识,同时进行正确的用药;②心理疏导: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对治疗的配合度;③饮食管理:日常生活中避免摄入高脂肪食品、甜品,严禁烟酒及辛辣、含有刺激性的食物,多摄入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等低盐、清淡的食物,同时保持少食多餐的习惯;④适当运动:在患者的病情得以稳定之后,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有氧型运动,增强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促进早日康复[2]。
1.3观察指标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的发生及稳定情况,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情况。测评心绞痛的发生及稳定情况,若分值越高,则说明心绞痛的改善情况越好;测评患者的满意情况,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一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90例患者的数据,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形式,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发生及稳定情况,并进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的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均以(%)的形式表现,进行卡方检验,组间对比P<0.05,即可证实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发生及稳定情况对比
   通过表1可知,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情况与稳定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绞痛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差异(P<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型缺血性疾病,由于其病情的不稳定性,会出现反复性地发作,使得该疾病的治疗难度加大。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若演变为急性的心肌梗死,将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治疗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能降低发生其他疾病的风险[3]。
   通过本次实验可知,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绞痛情况明显得到改善且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差异(P<0.05);此外,在护理的满意度调查中,实验组患者(97.78%)明显高于参照组(77.78%),组间具有差异(P<0.05)。由此可看出,实行干预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与稳定情况,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情况。
   综上所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干预化护理,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情况,还能提高治疗效果与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谷天宝.人性化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3):129-130.
[2]陈金.系统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4):79-80.
[3]杨秋芬.全面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355-3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