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庄勇教授治疗带状疱疹和后遗神经痛的经验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张 宇1 叶工作1 曹婷婷2
[导读] 项庄勇教授治疗带状疱疹和后遗神经痛的经验

张 宇1  叶工作1  曹婷婷2
(1垫江县中医院;2垫江县鹤游中心卫生院;重庆垫江 408300)
   摘要: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诱发的常见皮肤病类型,患者多伴明显神经痛症状。中医将其归于"缠腰火丹"范畴。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病多因情志异常,肝郁不畅导致。疾病与湿、热、火、毒、瘀等相关。患者肝郁不畅、气滞血瘀、经络失养,进而病发。项庄勇教授在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见解独到,本次研究主要对带状疱疹的中医病证加以阐述,对项庄勇教授在疾病治疗中的病证认知、治法用方加以分析,同时列举典型病例加以探讨。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
   项庄勇教授系垫江县名中医,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近40年,擅长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病、疑难病、顽固病。其中对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经验丰富,临床中无一不效,享誉一方!现介绍如下。
   1.病证认识
   带状疱疹是一种带状分布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1]。多呈现单侧分布,状如蛇行,每多缠腰而发,中医学根据其特点,称为“缠腰火丹”“ 蛇串疮”等[2,3]。部分患者由于病程迁延或久治不愈损伤神经留下后遗症,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即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在其皮损区域长期存在的疼痛不适,痛如针刺火燎,或者刀割样、烧灼样,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甚至数年不愈的病症[4]。
   项老师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因病机与血虚瘀血、经脉阻滞密切相关,病位在经络,其本质是经络阻滞,痛者不通,不通则痛。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指出:“盖久痛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其病性虚实夹杂,气滞血瘀证是常见的证型,同时又伴有湿热阻滞、气虚、阴血亏虚等不同类型[5]。
   项老师指出:治疗带状疱疹关键在于“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愈。否则将损伤神经留下后遗症,将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痛苦和负担,给治疗造成困难。带状疱疹发病于表,虽病势凶猛、疱疹密布、疼痛难忍,但病尚表浅,并无生命大碍 。每用其自制的油膏(取名为带状疱疹克星)外用,早、晚各涂一次,轻者三天、重者五天、特别严重不超过七天即愈。药物外用直达病所,比其他给药途径更直接、更快捷。一般不需吃药、打针、住院,不留后遗症。只有在带状疱疹迁延日久,一般10至15天以上不愈者,方可留下后遗神经痛。项老师治疗带状疱疹验方高效、快捷,无一不中,期待献方,利国利民!
   2.治法用方
   项老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针对本病的病理特点,以活络效灵丹、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为基础方进行治疗。方药组成:红花15g,桃仁15g,当归15 g ,丹参15 g,乳香15 g,没药15 g,蒲黄15 g,五灵脂15 g,川芎15 g,延胡索15 g,地龙15 g,僵蚕15 g,水蛭15 g,黄芪30 g,鸡血藤15 g,忍冬藤30 g,大枣15 g,炙甘草6 g。
   方由《医学衷中参西录》“活络效灵丹”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失笑散”加味而来,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

除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之外,本方亦可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诸多痛症。方中当归、丹参有补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与乳香、没药合用增强其活血行气,消肿定痛之功。五灵脂擅通利血脉,散瘀止痛,蒲黄行血消瘀。地龙、僵蚕、水蛭等虫性走窜,善于通经行络搜风,与黄芪、川芎、延胡索等补气活血药配伍,具有通达气血之功效。鸡血藤、忍冬藤舒筋活络止痛之功显著,大枣、甘草,能补中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项老师在上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加减。湿热盛者佐以清热燥湿、健脾利湿、利水渗湿之品如黄芩、黄连、鱼腥草、薏苡仁等;气虚者补中益气与活血通络并重,当重用黄芪,加党参、白术等;阴虚者酌加玄参、生地黄、麦冬等养阴生津之品。
   3.典型病例
   莫某,男,74岁,2018年11月12日初诊。主诉:右侧胸胁疼痛半年余。自诉半年前感右侧胸胁部疼痛伴麻木不适,夜间为甚,到药店自行购买消炎止痛药(芬必得胶囊、罗红霉素胶囊)和舒筋活血止痛药(脉血康胶囊)服用,三日后疼痛部位逐渐出现成簇疱疹,疼痛加剧,状如针刺刀割,遂到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经外用阿昔洛韦软膏、口服阿昔洛韦片、注射干扰素及对症、支持等治疗近20天,虽疱疹消除,但疼痛不仅不减轻、反而还时有加重,苦不堪言,痛不欲生。再入县医院住院治疗,亦终未得痊愈。后经人介绍,邀余诊视:患者少气懒言,时而呻吟、叹息,患处皮损消退,肤色如往,疼痛不休,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脉涩无力。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虚血瘀、瘀血阻滞证)。治法为补气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当归15g ,丹参15g,乳香15g,没药15g,蒲黄15g,五灵脂15g,黄芪30g,细辛6g,川芎15g,延胡索15g,大枣15g,炙甘草6g,鸡血藤15g,忍冬藤30 g,地龙15g,僵蚕15g,水蛭15 g,薏苡仁15g,生地黄15g,桃仁15g。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服用。服用15剂后疼痛明显缓解,活动自如。继以上方治疗一个月后,诸证消失,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4.结语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难忍,病情顽固,迁延数月、数年甚至十余年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灵活运用上方加减治疗,根据不同情况佐加清热燥湿、利水渗湿、健脾除湿、祛风胜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养血柔筋、强筋壮骨之品,同时适当配伍虫类、藤类药物,增强其祛风活络、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常可迅速取效,事半功倍。其经验值得肯定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常明亮,王彰勇,常炳文.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中医辨证论治[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8):1345-1346.
   [2]姜燕生.解析带状疱疹辨证论治要点[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7):111-112.
   [3]郝平生.中医辨治带状疱疹临床体会[J].河北中医,2014,(9):1326-1327,1328.
   [4]刘志勇,李伟凡,邓丙戌, 等.中医对带状疱疹外治法的认识[J].现代中医临床,2017,24(6):57-60.
   [5]张紫君,郑碧波,邱雪丽, 等.解表法在带状疱疹早期治疗中的运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2(4):27-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