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普外科患者化疗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沈露
[导读] 分析普外科患者化疗予以心理护理的效果


沈露 
(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西安710068)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患者化疗予以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19.2-2020.3期间随机选取院普外科化疗治疗患者83例开展本次研究,按照简单化随机方式(抛硬币双面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41例予以常规化疗护理,研究组42例在常规护疗护理中增强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的癌因性疲乏情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心理干预在普外科护疗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数据结果分析:研究组各项癌因疲乏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化疗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方式,可以良好的降低多项癌因性疲乏评分,在实际临床中的护理运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普外科;化疗;心理护理;癌因性疲乏评分

    普外科中化疗治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在进行手术治疗后予以化疗治疗,可以良好的抑制癌细胞的增长,对手术治疗患者可良好祛除残余癌细胞,可良好治疗诸多肿瘤疾病,具体包括肿瘤生长抑制和残余肿瘤细胞清除两种治疗方式,但其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不良反应,且治疗周期较长,患者易产生心理问题,在临床中需采用相应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可以良好的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1]。现就我院收治的83例普外科化疗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相应的护理,对比研究心理护理对普外科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的影响,具体内容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节点:2019年2月开始,2020年3月截止,共83例普外科化疗治疗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抛硬币的随机性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研究组42例,男24例,女18例,肺癌11例,胃癌13例,结直肠癌10例,肝癌8例,年龄范围(19-76)岁,平均值为(44.1±5.6)岁;对比组41例,男23例,女18例,肺癌12例,胃癌12例,结直肠癌8例,肝癌10例,年龄范围(20-78)岁,平均值为(45.1±6.1)岁,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没有意义,P>0.05,院方伦理委员会签署研究同意书,可对比。
   病例选取标准:(1)有明显化疗治疗指征;(2)年龄在18周岁以上;(3)非过敏体质;(4)化疗治疗超过3次;(5)家属签署研究协议;(6)精神状况良好;(7)语言交流正常、认知状况良好;(8);治疗依从性良好;(9)未中途放弃研究[2]。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化疗护理方式,依照护理状况进行巡视,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指标,依据患者的状况进行用药调节,予以健康宣讲,常规检查和化验。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同时增强心理护理,内容有:完善患者的资料,包括家庭状况、工作环境、病症的具体状况等等,针对患者的个人状况进行心理评估,针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化疗治疗相关的注意事项,目前病情的进展状况,对治疗预后状况进行简单讲述,说明成功的治疗案例,对化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告知,使患者形成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和正确的期望值,对心理不良的患者需要采用相应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如治疗信心不足的患者应增加对患者的鼓励,还需与患者家属沟通,促使家属良好与患者进行交流,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同时提高治疗期望值建立,在整个护理的过程中需注意耐心与患者交流,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表示理解的同时及时进行改善;另外还可以建立微信群,定期在群内发放一些化疗相关的健康知识,包括心理调节方式,促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良好的自我护理[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癌因性疲乏情况数据,具体采用癌因性疲乏自评量表,包括情感、感知、行为严重度、认知四方面,每项总分10分,分数越高患者疲乏感越显著[4]。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用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平方差[()];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表示采用百分数(%),数据资料借助SPSS21.0分析,检验结果以P<0.05有差异;P>0.05无差异表示。

2 结果
    研究组情感、感知、行为严重度和认知四方面的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中化疗是普外科肿瘤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尤其是恶性肿瘤,对未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可抑制肿瘤生长,对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可清楚残留肿瘤细胞,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在临床中的整体应用效果较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使患者良好进行治疗[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普外科化疗治疗患者中采用心理护理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癌因性疲乏评分,使患者有良好的身心状态进行治疗,增强心理护理能够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祛除不良因素对临床治疗的影响,使患者在临床中能够更加舒适,同时针对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心理护理,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实际临床中的护理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荐应用。
   综合全文来看:在普外科化疗治疗患者中采用心理护理方式,能够针对化疗患者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在实际临床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董雪,张彦新,云红,等.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0,55(06):690-693.
[2]李君.认知行为干预联合SBAR沟通模式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自我效能及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03):102-103.
[3]王艳香,张蕾.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02):389-392.
[4]闫九洋,闫菲,颛瑞娟.心理支持干预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2):103-105.
[5]张玲,刘娟,张芳钧,等.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对胶质瘤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11):1242-1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