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宇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医疗保健中心;重庆400010)
摘要:糖尿病是临床中一种胰岛素作用障碍或者分泌缺陷引起的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与代谢紊乱,会对肾功能造成损害,诱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目前临床中对其没有良好的根治措施,主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降糖,抑制病症的进展,同时进行肾功能调节,保守治疗是目前临床的主要治疗方式,具体临床中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两种治疗在临床中的优势不同,因此在临床中尝试将两种治疗方式结合,有效发挥治疗优势,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中就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进行综述,内容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大量蛋白尿丢失,病症主要表现为水肿和低蛋白血症,在病症早期治疗不当或者未有效进行治疗,病症极易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由此可见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的重要性,肾脏是人体的主要代谢脏器,诸多药物为肾脏代谢,因此在临床用药中,药物应用不规范不仅不能治疗病症,还会加剧病情恶化。近几年在临床中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良好的治疗糖尿病肾病[1]。本文中就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分期分型,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一、发病机制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诱因为糖尿病,糖尿病导致肾小球硬化,影响肾小球的过滤功能,使患者的肾脏血流动力学产生异常,患者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增加、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还会出现氮质血症和血肌酐,损害肾脏功能,严重时出现肾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临床治疗需控制血糖,稳定病症,抑制病症进展[2]。
中医将糖尿病肾病归于“水肿”“消渴”范畴,认为糖尿病肾病发病与阴津耗伤、灼血滞瘀、肾络郁结、阴虚燥热、蛋白泄露和闭塞不通、水液泛滥有较大的关系,因此肝肾阴虚是其发病的根源,要良好进行病症治疗需要滋养肝肾[3]。
二、分期分型
早期:即气阴两虚证,患者主症:盗汗、气短心悸、乏力倦怠、头晕耳鸣,次症:面色耽白、遗精早泄、口渴喜饮;舌脉:舌淡红、少苔或花剥苔、脉细数无力,主症超过2项(包括2项),次症超过1项(包括1项),参考舌脉节课确诊。
临床期:即脾肾两虚证,患者主症:口渴喜饮、夜尿增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次症:肌若鱼鳞、纳差乏力、面色萎黄、气短懒言;舌脉:脉细涩,舌苔薄白,舌暗淡或伴有瘀斑;主症2项,次症超过1项(包括1项),参考舌脉即可确诊。
终末期:即阴阳两虚证:主症: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形寒肢冷,次症:头晕眼花,自汗易感,肢体浮肿、大便泄泻,兼症:面色晦暗与肌肤甲错;舌脉:脉沉或细涩,舌质淡、暗紫、苔白、癖斑,主症2项,次症2项,兼症1项,参考舌脉即可确诊[4]。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
(一)健脾固肾方
在谷宝华的研究中,选择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血糖血压治疗,饮食调整和前列地尔注射液用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脾固肾方运用,结果显示中医证候积分和肾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原因分析为前列地尔可以良好的降低血黏度和血脂,同时可扩张血管,对高血压、高血脂病症的改善效果显著,健脾固肾方中有黄芪、党参、芡实、金樱子、菟丝子、当归、白术、茯苓。熟大黄、丹参,诸药联合,可以进行健脾固肾,滋阴活血和除湿祛瘀功效,在临床中相较于西药单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5]。
(二)中药补肾活血散
在袁静等人的研究中,对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缬沙坦分散片用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中药补肾活血散,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糖指标和肾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大于对照组,在临床中的整体治疗效果较好,这与西药对症治疗和中药标本兼治、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利水消肿、益气养阴功效密不可分,可见中医西结合治疗在临床中的运用价值[6]。
(三)辩证分型
在董艳芳等人的研究中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辩证分型治疗,早期患者予以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三黄益生胶囊,临床期患者予以雷公藤多苷片+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健脾固肾化瘀汤治疗,临终期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和补肾涤浊汤治疗,以上为治疗组用药,对照组均为相应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24h尿微量蛋白定量、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血压水平和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有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均未出现,这与其临床针对不同病症阶段进行中西医药物选择有重要关联[7]。
结语
糖尿病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既可以达到病症控制的目的,又能良好改善患者的机体内环境,但实际临床西医治疗缺乏良好的评估方式,辨证分型也未统一,治疗方式趋同,用药不确定因素多,对具体的治疗效果跟踪访问较少,中医治疗在临床中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未完善,在实际临床中的“说服力”有限,因此两种治疗方式均需进一步研究,在此过程中需良好进行病症分型,然后针对不同病症分型的特征治疗,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临床治疗优势[8]。
参考文献
[1]赵燕.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8):2-4.
[2]张桢.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影响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08):85-86+89.
[3]叶树艳.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2):95+97.
[4]陈妍妍.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07):89-90.
[5]谷宝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05):618-619.
[6]袁静,张良.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02):64-65.
[7]董艳芳,吕树泉,王晓蕴,等.中西医结合分期分型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4):3379-3383.
[8]俞仲贤,张文军,周丽娜,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气虚血瘀证32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9,51(0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