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陈冬玲 许秋桂 司徒经伟 吴结银 陈金玲
[导读]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陈冬玲 许秋桂  司徒经伟  吴结银 陈金玲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溶血是指红细胞因各种原因造成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溶出的现象。而这些溶出物会对白细胞、血小板、电解质、各种酶、红细胞等等产生影响。因此,对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准确的分析检验结果,进而更为准确的把握患者的身体状况。
   关键词:溶血标本;生化;结果
   生化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溶血标本是常见的干扰生化检验的一个重要因素[1]。为了研究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本次研究随机选取了40名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并将溶血前后的两个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做统计学意义上的检验。现报告如下。
   1 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详细分析不同程度的标本溶血对各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为及时、准确的提供生化检验结果提供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的40名患者,患者的年龄介于25-40岁之间,其中男性20名,女性20名。每人抽取两个血液样本,分别作为对比样本和观察样本。
   2.2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t值的检验,并将P值小于0.05作为统计意义上的差异。
   2.3 检测过程
   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试剂对样本进行检测,并就对两组标本中的相关项目进行检测,这些项目包括:血血清硒(Se),血清锌(Zn),血清镁(Mg2+,Mg),血清钙(Ca2+,Ca),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Ⅰ(ApoA-Ⅰ),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清黏度(SV),血清触珠蛋白(Hp),血清总蛋白(TP,TP0),血清白蛋白(ALB,A),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蛋白电泳(SPE),血清粘蛋白(SM),血浆铜蓝蛋白(CP),丙氨酸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移酶(GGT)又称为r-谷氨酰转肽酶(r-GT),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胆碱脂酶(CHE),AST/ALT,a-L-岩藻糖苷酶(AFU),血氨(AMM),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症,总胆汁酸(TBA),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肝癌的血清标志物,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等等。



   3 结果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数据中溶血后和溶血前的P值比较中,P值大于0.05表示存在显著性的差异[2],也就是说溶血后对于该项检查指标有显著性的影响。而P值小于0.05则说明溶血标本对该项检查指标没有影响。在所有检测的指标中,受到溶血标本影响的指标有:AMY、Ca、Cl、CRP、HDLC、IgA、IgG、IgM、IP、K、LDLC、Mg、Na、TBA、TCH、TG。
   4 结论
   从上节的数据可以看出溶血标本对于生化检验的有些指标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溶血标本[3]。一般来说,溶血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血管外溶血。异常红细胞能被脾脏内的巨噬细胞识别并将其破坏。细胞表面化学性质改变如自身免疫性溶血的红细胞表面有抗体IgG,巨噬细胞能够识别并将这种细胞吞噬。血管外溶血主要是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增多而引起的相应变化[4]。血管外溶血一般呈慢性溶血过程,多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 病、温抗体型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二是、血管内溶血。某些化学物质如药物、细菌毒素、蛇毒、植物溶血素等,或输血反应,或某些疾病等原因,使红细胞某结构发生改变,致使其在血管内发生溶血反应。
   溶血标本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是外在因素,如带着针头把血液直接打进试管、抽血穿刺困难、压脉带束臂时间过长、剧烈震荡、离心转速过高时间过长等原因均可导致溶血。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内在因素,如溶贫、自身免疫性溶贫、蚕豆病、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某些感染等原因。
   为了防止溶血事件,应该加强责任心,严格查对制度,加强采血、保存等管理,若发现血液有溶血及颜色改变应废弃不用。具体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掌握采集血标本的正确方法。(2)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抽血时要选择好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找准血管,争取一针见血,并徐徐转动针栓抽取血液,向试管注血时,要沿着试管壁缓慢注入,不得将泡沫注入试管。(3)妥善保存标本:标本送入检验科后,应放在室温下保存,以防发生溶血。在血标本的运输过程中,防止过度振荡而发生溶血。(4)严把注射器及试管的质量关:严格掌握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试管的进货渠道,杜绝有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和医疗单位,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痛苦。
   5 总结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对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最终得出了溶血标本将对生化检验的结果的一些指标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对我们的分析产生干扰的结论。文章最后,针对这些结论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李佳芮.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05(10).
   [2] 溶血标本对两种不同试剂检测BUN、Cr、UA、GLU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9,14(34).
   [3] 刘耀文.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2(19).
   [4] 梁志敏,陈正.标本溶血后对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