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实验以分组方式展开,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确诊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80例,盲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0例)、观察组(90例),给予对照组多层螺旋CT成像,观察组则使用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比检查准确率。结果:与病例诊断对比观察组准确率82.22%显著高于对照组62.22%,观察组支气管管壁厚度支气管管壁厚度、MPR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诊断中使用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与单纯使用多层螺旋CT成像诊断对比可以更加准确的确定病变位置,准确率提升,应用效果好。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成像;后处理技术;肺癌;
肺癌主要以原发性为主,多为恶性肿瘤,发病与环境、长时间吸烟史存在密切联系,主要病变位置在支气管粘膜上皮组织、气管以及肺中断位置,早期症状不明显,至检查时已经发展至中后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及早的疾病诊断非常关键,会对早期干预、后期的疾病治疗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将检验手段进行更加科学的处理[1]。多层螺旋CT成像属于目前应用率较高的检测措施,但是检测准确率不理想,为了提升检测的准确率增加后处理技术技术,图像进行更加科学的处理,提升清晰度,便于对病灶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以提升检测的准确率[2]。本文对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以分组方式展开,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确诊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80例,盲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0例)、观察组(90例),对照组男性58例,女性32例,年龄:44-66岁,平均年龄为(60.12±14.34)岁,左肺病变32例、右肺病变47例、双肺病变11例。观察组男性60例,女性30例,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为(60.58±14.76)岁,左肺病变33例、右肺病变45例、双肺病变12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各项情况指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统一进行西门子双源64层螺旋CT扫描,基本参数:电压119kv、电流50-59mAs,层距1-1.2mm,层厚5mm、螺距1mm,扫描至胸廓口开始直至肺底部,指导患者在屏气状态下进行扫描,先由平扫开始,之后将螺距调整为1.7mm,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进行增强扫描,获取图像资料,并在肺窗和纵膈窗下进行观察,确定疾病特征。
观察组在对照组检查的基础上增加后处理技术,在成像结束之后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中,进行MPR多平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CMPR曲面重建、最小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容积重建、多层面重建。
两组成像结束之后均由2名以上专业医生进行阅片,获取一致意见。
1.3观察指标
首先,分析两组检测准确率。
其次,分析两组支气管管壁厚度指标,包括横截面以及MPR数值。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表示,P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检测准确率
与病例诊断对比观察组准确率82.22%显著高于对照组62.22%,P<0.05,详见表1。
.png)
3讨论
上表数据分析中,与病例诊断对比观察组准确率82.22%显著高于对照组62.22%,观察组支气管管壁厚度支气管管壁厚度、MPR均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对比具有自身的优势,操作间简单并且无创伤,图像显示更加清晰,但是诊断过程中仍然存在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术前误诊会导致血管损伤,容易发生大出血,对治疗不利,无法将肺癌供血动脉源进行展示,造成手术的失败,因此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增加后处理技术,提升检测的准确率;后处理技术是螺旋CT的配套处理技术,在获取图像之后将数据资料输入值工作站中,对影像进行重建,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病变的位置、形态以及程度,提升疾病判断准确率[3]。后处理技术可以通过重建技术获取像素密度直方图,将图像转变为三维结构图,不仅可以对病变位置进行判断[4],同时可以对中央型以及周围型肺癌进行判断,因此准确率可以得到提升,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好的依据;螺旋CT以及后成像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加准确的显示肺部血管的走形,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有效判断肺癌供血动脉,可更加科学的安排手术,防止手术中出现的大出血问题,提升手术的成功率[5]。
综上分析,肺癌诊断中使用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与单纯使用多层螺旋CT成像诊断对比可以更加准确的确定病变位置,提升检测准确率,使用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盛俊卿,李卫星,贾祯, 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CYFRA21-1、CEA、NSE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0,45(5):542-546.
[2]汤慧中,栗俊,马隆佰, 等.MDCT诊断薄壁空洞性肺结核和薄壁囊腔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探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7):74-77.
[3]黄俊海.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6):362.
[4]王晓燕,肖继伟,万钰磊, 等.多层螺旋CT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12(2):197-199.
[5]曹晓琴,殷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肺癌诊断及淋巴转移的预测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6):83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