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 张茹
[导读] 研究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

      张茹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目的:研究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方法:于我院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收集LEDVT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高危风险。结果:对照组LEDVT发生率8例(28.6%),卧床时间(70.24±1.65)h,满意度18例(64.3%)。观察组LEDVT发生率1例(3.6%),卧床时间(41.36±2.89)h,满意度27例(96.4%)。在LEDVT患者中,年龄、开腹手术、卧床时间、血栓病史是引发LEDVT的高危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开腹手术、卧床时间以及血栓病史都会增加发生LEDVT的概率,积极采取护理干预手段可达到预防效果,降低LEDVT发病率,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推广应用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妇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预见性护理

前言:LEDVT是由于患者术后血液循环状况不佳,血液淤积凝结在管腔内,引发下肢浮肿疼痛,甚至可能产生肺栓塞,导致患者猝死。因此在妇科手术后,积极给予患者护理干预,降低LEDVT发病率。同时准确识别LEDVT高危患者,加强预防护理,可达到预防效果。为研究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以及LEDVT高危因素,本文于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56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28例,年龄(46.35±1.93)岁。观察组28例,年龄(45.74±1.78)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所有患者均接受妇科手术,年龄≥18岁。(2)患者住院期间未接受抗凝药物治疗。(3)排除患有恶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血液疾病以及资料不全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按医嘱给药,解答患者疑问,促进其康复。
   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如下:(1)根据患者病史和高危风险,给予护理干预,重视健康宣教,耐心讲解LEDVT的形成和危害,引起患者重视。让患者和家属注意自我监测,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观察下肢状态。(2)给予早期运动干预,早期可对患者下肢、腓肠肌、比目鱼肌进行按摩护理,对患者下肢进行被动运动。患者病情稳定,可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注意全程陪护,避免患者摔倒。(3)通过聊天评估患者情绪状态,积极和患者沟通对话,疏导患者情绪,让患者建立积极情绪配合治疗。(4)密切观察患者下肢温度和颜色,定时测量周径,并做好记录。叮嘱患者多喝水,保持低盐低糖低脂饮食,保证健康的饮食结构,预防便秘。(5)根据患者发病风险,可给予合适的压力袜,若患者发病风险高,可给予间歇充气压力泵,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1]。或者可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药物,及早进行抗凝治疗,预防LEDVT的发生。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LEDVT发病率、卧床时间和满意度。收集LEDVT临床资料,对比患者的卧床时间、手术方式等信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LEDVT发病率、卧床时间以及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LEDVT发生率1例(3.6%),卧床时间(41.36±2.89)h,满意度27例(96.4%)。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LEDVT是一种回流障碍疾病,下肢为高发区域,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血液保持高凝状态,血流速度减缓,会影响静脉功能,容易发生肺栓塞等症状,需要及早干预治疗,预防并发症[2]。预见性护理从用药、运动、饮食等多个方面,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展开护理,有助于恢复患者机能,预防LEDVT的发生[3]。本研究显示,观察组LEDVT发生率1例(3.6%),卧床时间(41.36±2.89)h,满意度27例(96.4%),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预见性护理具有突出优势,可降低LEDVT发病率。
   本研究显示,年龄≥40岁9例(100.0%),开腹手术8例(88.9%),卧床时间≥48h9例(100.0%),有血栓病史7例(77.8%),是LEDVT患者的高危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血流速度变慢,体力降低,再加上术后长期卧床,造成LEDVT的发病。同时开腹手术创伤性较大,患者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也增加了发病风险。若患者本身具有血栓病史,LEDVT发病率更高。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当注意筛查高危因素,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LEDVT的发病,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患者年龄、开腹手术、卧床时间以及血栓病史都会增加发生LEDVT的概率,积极采取护理干预手段可达到预防效果,降低LEDVT发病率,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推广应用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洁.子宫全切术后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3):533-534.
[2]林欢欢.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08):1347-1349.
[3]杨俊美.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方法在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12):105-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