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在产妇产后的效果对比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陈月梅
[导读] 研究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在产妇产后的临床实践。


陈月梅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307)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在产妇产后的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妇56例纳入研究,依据个体化盆底康复护理的不同阶段和护理方式划分为1组,2组,3组,4组以及,每组各14例,1组产后42-56d采取个体化盆底护理,2组产后57-70d采取个体化盆底护理,3组产后71-91d采取个体化盆底护理,4组产后42-56d采取传统护理,对比四组的护理临床疗效。结果:1,2,3三组的盆底静息压,收缩压,Ⅱ域类肌纤维收缩个均数显著优于4组,Ⅰ类肌纤维持续时间长于4组,四组数据具有明显的不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2,3三组的盆底静息压,收缩压,Ⅱ域类肌纤维收缩个均数以及Ⅰ类肌纤维持续时间没有明显不同,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可看出,个体化盆底康复护理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助于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逐步恢复,而护理时机的选择对康复护理效果具有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不同时机;个体化;康复护理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属于妇产科中多见性的疾病类型,其致病因素主要是因为盆底肌肉功能失调造引发的子宫脱垂,大小便失禁等向因素。随着目前政策逐步发展和进步,在二孩政策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致病率表现粗汉不断攀升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该怎样改良疾病病症,提升患者满意度,必须加强临床研究和分析[1]。本文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妇56例纳入研究,依据个体化盆底康复护理的不同阶段和护理方式划分为1组,2组,3组,4组以及,每组各14例,详细资料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妇56例纳入研究,依据个体化盆底康复护理的不同阶段和护理方式划分为1组,2组,3组,4组以及,每组各14例。其中1组患者年龄处于21-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9±0.8)岁;其中2组患者年龄处于22-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9±0.7)岁;其中3组患者年龄处于24-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9±0.4)岁;其中4组患者年龄处于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9±0.9)岁,根据上述基础资料对比发现,四组患者在年龄等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都同意将个人诊疗资料用作公开课题研究,科室以下发审核批复准予开展研究。
1.2方法
 1组产后42-56d采取个体化盆底护理,2组产后57-70d采取个体化盆底护理,3组产后71-91d采取个体化盆底护理,4组产后42-56d采取传统护理,治疗前科学评价产妇的盆底功能,腹直肌分离以及疤痕状态,最终从产妇的出现张力性尿失禁,以及会阴侧切口疼痛尧盆腔脏器脱垂等相关情况,不断协助产妇制定个体化盆腔康复训练方法,可每周进行两次康复训练,每次训练时间20min左右,具体来看,首先就是盆底肌低频电刺激,把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头放入到产妇 阴道内,让其同电极劲端进行接触,利用进行差异化频率的的脉冲电流有效刺激,进而推动产妇盆底肌群不断加强。对于Ⅰ类肌纤维,把脉冲电流刺激频率控制在10-35Hz,对于Ⅱ类肌纤维,把脉冲电流刺激频率控制在15-0Hz.然后就是进行生物反馈,借助产妇阴道中的测探头压装置,对其盆底肌收缩电信号实施检测,最终预判具体的收缩力大小,同时对于盆腔特定肌群实施识别,不断培养产妇控制,变化盆底肌舒张以及收缩的科学手段。通过锻炼其盆底肌肉,使产妇主动收缩尿道以及肛门,保持在3-10s,每次反复进行20min。
1.3观察指标
 对比四组的护理临床疗效。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使用SPSS22.0版本,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t检测;检验使用χ2;数据分析P值如果小于0.05,则说明符合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1,2,3三组的盆底静息压,收缩压,Ⅱ域类肌纤维收缩个均数显著优于4组,Ⅰ类肌纤维持续时间长于4组,四组数据具有明显的不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2,3三组的盆底静息压,收缩压,Ⅱ域类肌纤维收缩个均数以及Ⅰ类肌纤维持续时间没有明显不同,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


3.讨论
 盆底肌主要由不同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其中蕴含了弹性纤维,可对盆底脏器弹性以及支持,不过因为妊娠期胎儿的不断长大,产妇的子宫也开始变大。盆底肌肉长时间受压迫,出现损伤,被结缔组织代替,其弹性下降,因此导致盆腔器官脱垂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相关情况,盆底功能正常对于保障女性健康而言,价值显著,所以产后盆底肌的康复训练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和价值[3]。因此个体化盆底康复护理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助于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逐步恢复,而护理时机的选择对康复护理效果具有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桥, 黎培培, 吴红, et al. 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效果对比研究[J]. 心理医生, 2019, 025(003):287-288.
[2] 马聊丽, 陈姗姗, 胡雅玲. 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在产妇产后的效果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026(004):226-228.
[3] 王丽, 蔡巧生, 孙慧娟,等. 基于跨理论模型个体化访视护理形式在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J]. 广东医学, 2019, 40(08):142-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