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胃溃疡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黄河
[导读] 应激性胃溃疡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黄河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南宁530012)
摘要 应激性胃溃疡患者在近年来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多,而且多数患者病情严重,病情危急,需要立即给予治疗。对于应激性胃溃疡患者,临床上主要是给予抗感染、止血、补液、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治疗,具体用药有诸多选择。近年来应激性胃溃疡的用药已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质子泵抑制剂外,还用植物提取物、中药、金属络合物等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最广,使用率最高,是临床上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首选药物;植物提取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在近年来逐渐增加,人们对其的认可程度也逐渐提高;金属络合物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和研究较少,人们的认可度低。这次实验就是对应激性胃溃疡患者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应激性胃溃疡;治疗;进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饮食作息的不规律,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正逐年增加,而且还呈上升趋势。胃溃疡发病部位通常会在贲门到幽门之间,偶尔还可以发生在十二指肠和食管的下端,最多发生在胃小弯,是消化内科中的多发疾病[1]。应激性胃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应激反应,应激是指患者的身体机能在受到某种强烈刺激后产生的瞬间反应,应激反应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会损伤机体内正常的细胞[2]。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病因素众多,和外伤、心理刺激、烧伤、药物等有明显关系,患者会出现上消化道的糜烂、溃疡,甚至是穿孔或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发生应激性胃溃疡时,机体的胃黏膜自我保护屏障被破坏,受到外源性因子和内源性因子的强烈攻击,从而导致胃黏膜细胞死亡,影响胃黏膜的正常代谢,造成机体代谢紊乱。应激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同时伴有反酸、烧心,甚至有黑便以及呕血等,病情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3]。临床上大部分学者认为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和炎性因子升高、胃酸值降低、胃黏膜出血有关,医学上对应激性胃溃疡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调节胃酸、增加抗炎因子的表达水平、抑制氧化损伤,这次实验主要就是研究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药物,具体综述如下。
1.抑制氧化损伤的药物
  临床研究认为当机体受到强烈的刺激时会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和过氧化氢酶的水平,同时还会增加丙二醛的水平,促进环氧合酶-1,2的合成,此外还可以降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血清含量。有学者进行实验验证可知[4],类胡萝卜素中的叶黄素可以明显改善应激性胃溃疡所导致的异常指标,可以明显提高机体的过氧化氢酶的水平,所以可以得知叶黄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有学者进行实验验证可知[5],姜黄素可以明显加快机体内一氧化氮的分解,同时提高机体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水平;有学者进行实验验证可知[6],对阿司匹林肠溶片导致的应激性胃溃疡患者可采用硫化氢治疗,治疗效果良好,硫化氢具有保护组织、抗氧化的作用。
2.抗炎因子药物
  临床上研究可知,当机体受到严重刺激时会激发机体的炎症因子,提高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常见的炎症因子有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1(白细胞介素-1)、NF-κB(核因子 κB)等[7]。有学者研究可知,漆树根提取物可用于治疗乙醇诱发的应激性胃溃疡,而且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学者研究可知[8],芝麻酚可以明显降低机体的TNF-α水平、IL-1水平,降低炎性反应;有学者研究可知,悬钩子可以明显降低机体的TNF-α水平和NF-κB水平,从而更好地保护机体的胃黏膜;有学者研究可知,枸杞多糖可以明显降低机体的 TNF-α水平,加快机体胃黏膜的愈合;有学者研究可知[9],对于非甾体类药物导致的应激性胃溃疡患者可采用黄樟素治疗,非甾体类药物可使机体体内的TNF-α水平和NF-κB水平升高,黄樟素则可明显降低TNF-α水平,从而发挥良好的抗炎效果;有学者研究可知[10],西洋参在中医上具有补气的重大功效,生理学研究可知西洋参可以促进骨髓蛋白、血清蛋白、器官蛋白等的合成,对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西洋参还可对癌细胞进行抑制,阻碍癌细胞的发展,西洋参可以对IL-1的表达水平进行抑制,降低炎性反应,保护胃黏膜。
3.调节胃酸药物
  调节胃酸药物主要是要升高机体的胃酸值,增加胃屏障的防御功能,避免胃部出血,在胃肠蠕动时减少损伤,常用的药物就是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原则为联合、高效,同时要求治疗周期短、不良反应少[11]。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和雷贝拉唑等,这些药物主要作用相似,但仍有一定的差异,奥美拉唑安全性能高、毒副作用小,同时治疗效果良好,它主要是作用于胃粘膜细胞的细胞壁,抑制胃酸分泌,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奥美拉唑起效慢,容易受药物或食物的影响,很难做到持续高效;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起效慢,反应时间长,兰索拉唑容易受药物或食物的影响,作用时间短,但兰索拉唑可以通过降低酶的活性来抑制胃酸的分泌,泮托拉唑则不容易受药物或食物的影响,性质稳定,专一性强,利用度高。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具有很强的耐酸性,抑酸作用强,起效快,从而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临床上通常会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有学者研究认为[12],芦荟可以对机体的迷走神经产生抑制作用,通过抑制迷走神经分泌乙酰胆碱来抑制胃酸的分泌,最后实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有学者研究认为[13],董尼酮也可明显升高机体的胃酸值,发挥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有学者对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14],结果可知,奥美拉唑不仅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愈合,同时还可以改善循环,安全性高等优势,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和采用西咪替丁治疗的患者相比,采用奥美拉唑的患者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都要明显短于采用西咪替丁治疗的患者,而且胃液酸碱值也要明显高于采用西咪替丁治疗的患者、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采用西咪替丁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所以学者认为治疗应激性胃溃疡患者奥美拉唑比西咪替丁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4.胃黏膜保护药物
  患者发生应激性胃溃疡时机体由于自我保护会分泌热休克蛋白,这种物质会对细胞进行保护,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15]。有研究认为中药材可以明显降低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几率,如消痰通腑颗粒、胃苏颗粒,这些中药可发挥和胃止痛、消胀的功效[1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近年来临床上研制的新型方向[17],有研究认为基质金属蛋白酶可以将各种蛋白质进行降解,这种酶的组成包括中性粒细胞、胃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共有26种,分别为1-26,在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过程中,对基质金属蛋白酶进行抑制可明显促进胃黏膜的愈合,有学者提出花青素就可以对基质金属蛋白酶进行抑制,具体是抑制第2种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有学者提出多西环素可抑制第3种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第9种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减少分泌;还有学者提出姜黄素的锌离子络合物可以降低第9种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抑制其正常表达,从而发挥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功效,实现保护胃黏膜的目的。
5.小结
  胃溃疡的发病机制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常见的诱因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滥用、胃黏膜屏障的损害、胃酸分泌过多等多种因素,而且还和胆汁反流有一定的关系[18]。患者胃酸分泌过多使患者的胃部长时间处于酸性状态,促使幽门螺杆菌滋生,降低胃黏膜的防御功能[19]。胃溃疡往往发病急速,病情反复且多变,患者一旦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造成穿孔或出血,严重者会因为失血过多而导致休克,所以患者一旦发生胃溃疡时,必须立即就医,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否则将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而应激性胃溃疡是患者在受到强烈刺激后出现的胃部糜烂、溃疡、穿孔或出血,有部分应激性胃溃疡患者甚至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导致出现误诊或漏诊[20]。
  应激性胃溃疡在临床上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所以临床上对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仍有明显的局限性,而且应激性胃溃疡的胃黏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这也增加了应激性胃溃疡在临床上的研究难度。如果医学上可以明确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就可以促进学者发现新的药物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药物治疗应激性胃溃疡主要是要抑制损伤同时增加胃部防御,所以要求治疗药物同时具有以上两方面的功效,这是目前药物研究过程中最大的难点。
  现在临床上也对应激性胃溃疡的使用药物进行了大范围研究,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从植物中提取出的物质可用来治疗应激性胃溃疡,而且治疗效果尚可,作用机制也得到明确论证;同时还有实验提出,金属络合物也可以用于治疗应激性胃溃疡,但是具体定论仍需要进一步验证,这将是应激性胃溃疡药物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邓洪飞.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5):93-94.
[2]姜秀娟.中医饮食护理在胃溃疡治疗中的护理要点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6):162.
[3]陈燕,王振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三联疗法对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0):171-172.
[4]李秀文.三联疗法+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12-14.
[5]吕永飞,吴桂玲,陈爱莲.丁香开胃贴敷脐疗法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腹胀症状疗效观察中国校医[J].2017,31(4):314-315.
[6]朱春平,赵建业,申晓军,等.血清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胃癌诊断价值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1):19-23.
[7]谢晓云,曾志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Hp相关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7,16(4):542-545.
[8]朱晓婷,王邵峰,程惠名.胃泌素-17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9):2572-2574.
[9]胡鹏,朱长才,汪微,等.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_17对胃癌筛查的价值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6):95-97.
[10]闫静.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72 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0):135-136.
[11]张荣珍,吴桂玲.丁香开胃贴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并腹胀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11):1611-1612.
[12]唐豪.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2A):28-29
[13]李文祥.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疗效分析[J].淮海医药2017,35(2):195-196
[14]乔正梅,王登峰,赵秋剑,等.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检测杂志,2017,27(2):198-200.
[15]刘苏.六君子汤加减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1):56-57.
[16]张小磊.单纯手术修补结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7,30(7):91-92.
[17]陈艳,香丽红.柴芍六君子汤加化湿药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4):28-29.
[18]姚秀娟.西咪替丁与奥美拉唑对应激性胃溃疡疗效对照评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1):8052-8053.
[19]潘俊平.L-谷氨酰胺哌仑酸钠颗粒对应激性胃溃疡保护和治疗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9,12(11):60-61.
[20]宋晓芳.奥美拉唑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6):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