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任树彪
[导读] 研究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在采取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时的影响。

任树彪  
(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30)

摘要:目的:研究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在采取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时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2月,选取我院63例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参照组(31例);实验组采取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有效率和生活质量。结果:首先比较治疗有效率,实验组为96.87%,参照组为80.64%,数据有差异,P<0.05;其次对比生活质量,实验组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时效果显著,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灸;补阳还五汤;脑血管;痉挛性瘫痪

   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是康复必经过程,也是机体体恢复的标志,但是康复期间,未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容易使患者长期停留于此阶段。本文重点分析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在治疗脑血管病痉挛性瘫痪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20年2月,选取63例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59~73岁,平均(67.62±3.62)岁;参照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58~72岁,平均(67.64±4.66)岁。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药方包括地龙、黄芪、丹参、川芎、赤芍、桃仁各10g,当归尾、鸡血藤各15g,桑枝30g,红花、水蛭各5g,以上药物以水煎汁取至300ml,于早晚温服。
   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上肢穴位取手三里、曲池、八邪、外关;下肢穴位取足三里、三阴交、昆仑、承山、合阳、委阳、委中。对皮肤消毒后选择快针手法针灸,每日一次。
   1.3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有效率,指标分为有效、良好、一般、无效。治疗有效率=有效+良好+一般/n*100%。
   以SF-36量表对比生活质量水平,内容为情绪、角色、运动、交际四项,得分越高说明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检验、百分数表示。P<0.05时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87%,参照组为80.64%。数据有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会导致患者瘫痪,意识模糊,是造成功能性障碍的重要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造成严重影响。补阳还五汤是一种补气活血祛瘀的高效方药,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当归尾不仅可以活血,同样也能养血,起到化瘀不伤血的作用。其次,红花、桃仁可以起到显著的活血祛瘀辅助作用,诸药合用,在达到治疗的同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另外在采取针灸治疗时,可以达到泻阴补阳的效果,促使患者体内阴阳平衡,具有防止痉挛性瘫痪的作用。整体来看,采取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时,二者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实际应用效果极佳。在此次研究中也可以看出,首先比较治疗有效率,实验组为96.87%,参照组为80.64%,数据有差异,P<0.05;其次对比生活质量,实验组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
   综上,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时效果显著,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安安,李文娟,谢霞,等.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和清脑方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9,032(005):101-104.
[2]盖引莉,李振斌,樊继康.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7,038(008):995-996.
[3]丛文杰,洪显钗,金珍珍,等.补阳还五汤辅助针灸治疗对中风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01):219-221.
[4]杞锦政,唐裕玲.补阳还五汤联合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03):4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