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评价PDCA护理管理在白血病行PICC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黄宝玲 张丽
[导读] 评估系统评价PDCA护理管理在白细胞行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效果

黄宝玲  张丽
(湖北省大悟县人民医院;湖北大悟432800)
摘要:目的:评估系统评价PDCA护理管理在白细胞行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白血病行PICC患者72例,依据不同的护理管理方法分为两组,以常规管理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以系统评价PDCA护理管理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满意度、并发症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起止时间为2018年6月-2020年1月。结果: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4.44%,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3.89%,组间有差异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总发生率为2.78%,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2.22%,组间有差异意义(P<0.05);两组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白血病行PICC患者实施系统评价PDCA护理管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且受患者广泛接受,值得推广。
关键词:系统评价PDCA护理管理;白细胞;PICC;应用效果
   前言:
  白血病是临床常见的非良性血液疾病,因患者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而病发,常导致患者出血、贫血、感染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故给予患者有效治疗,控制其病情进展尤为重要。但因该病症病程较长,需反复穿刺,同时还需使用化疗药物干预,对患者机体伤害较大[1]。而PICC置管是临床用来减轻患者痛苦的主要措施,可有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概率,且效果确切,但在治疗期间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导管堵塞,因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其关键。PDCA护理管理可让临床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有效避免导管堵塞事件的发生[2]。本文以76例患者为例,分析实施系统评价PDCA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白血病行PICC患者72例,依据不同的护理管理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为20:16;年龄范围为22-72岁,均龄指数为(48.65±3.61)岁;病程时间为2-16月,平均时间为(9.56±2.32)月。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为21:15;年龄范围为23-70岁,均龄指数为(47.46±3.62)岁;病程时间为1-18月,平均时间为(8.75±2.43)月。两组观察对象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差异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管理,向患者详细讲解置管方法、原因、注意事项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知识,促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与穿透部位,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红肿等异常情况发生,若有及时告知医师,辅助医师进行针对性处理。
  观察组为系统评价PDCA护理管理,方法为:(1)制定计划(P):对患者PICC置管中是否有出现并发症、导管脱落与心理状态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解,然后结合临床经验制定针对性计划,主要以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及PICC导管护理等多个方面为主。(2)具体实施(D):①健康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PICC置管的目的与必要性,同时嘱咐患者需时刻警惕,普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效避免患者导管意外脱落;输液前后均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避免导管内凝血堵塞。②心理护理:因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不足,故易产生焦虑、担忧等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听其主诉,认真解答其疑问,有针对性的疏导患者负面情绪,从而消除患者对医院与医护人员的陌生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进而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加强病房巡视,针对有异常出现的患者,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若出现疼痛,及时寻找疼痛原因,并给予处理;若穿刺部位有渗液、出血和红肿等现象,应及时以碘伏外敷、局部热敷等措施治疗,坚持每日换药,定期对穿刺点进行消毒、更换敷贴。(3)检查(C):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医生组成PICC护理管理小组,监测护理情况,并对患者每月置管情况、意外停止使用置管现状进行评估,总结临床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制定修改护理计划,同时征求患者及家属同意,采纳反馈意见后加以修正后实施使用。(4)结果评价(A):于定期随机抽查临床护理阶段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评价,组织小组成员讨论问题的最佳改进方法,尤其是对PICC护理中的感染、非计划拔管的问题进行评价。
1.3观察指标
    ①以临床自拟满意度问卷评估,其回收率100%,共包含6项,患者依据自身感受填写,满分100分,依据得分分为0-46分为不满意,47-76分为满意,77-100分为非常满意。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总满意度。
    ②记录导管阻塞、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导管阻塞+静脉炎+感染)/例数X100%=总发生率。
    ③针对临床基础护理、护理沟通、健康宣教、置管护理四项护理进行评分,各100分,分数与临床护理质量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描述,x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s)描述,t检验,P<0.05有差异意义。
2.结果
2.1两组满意度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白血病是临床危害性较大的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主要因造血干细胞发生恶性克隆后分化障碍、增殖失控、凋零受阻等多种现象,从而在骨髓与其他造血组织中抑制造血功能,且浸润多个组织器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3]。而化疗是临床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措施,亦可通过综合治疗,有效稳定患者病情,甚至治愈,但化疗药物的副作用较大,会对患者的静脉产生强烈刺激,同时每天的输液治疗需反复穿刺,对患者心理、生理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PICC静脉置管是临床常用的输液方式,可通过外周静脉向深静脉置管,其方法方便且易固定,使用时间长,但易发生导管堵塞、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从而影响预后,故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是其关键[4]。
  系统评价PDCA护理管理是现代化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其涵盖范围较广,一般包含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检查、评价等四个环节,在护理管理中通过制定完整的护理措施,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实施,并通过各种科学可行的护理方法,实现对常规护理管理的创新。同时在该护理中,护理人员强调对各类护理问题的分析,可及时更改护理方案,亦可强化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显著提高白血病行PICC患者的护理质量[5]。且本文实验中,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经系统评价PDCA护理管理可有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护理计划,促使患者尽早康复,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系统评价PDCA护理管理实施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白血病行PICC患者的护理治疗,减少并发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群卉, 张青, 张研,等. 系统评价PDCA护理管理在白血病行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 039(001):142-151.
[2]郭洪晓. PDCA护理管理应用在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031(002):162-164.
[3]邓莉婵. 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028(016):165-166.
[4]王岚. PDCA护理管理在白血病患者PICC中的效果[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 029(010):1283-1284.
[5]卢喜玲, 杨孟丽, 陈春晓,等. 基于PDCA的护理管理模式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36):4428-44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