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治疗药物的进展及分析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金喆
[导读] 胃溃疡治疗药物的进展及分析
金喆
(武警江西省总队宜春支队卫生队;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胃溃疡已经成了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对于胃溃疡的治疗,已经出现了多种药物,临床经验显示,由于不同药物的治疗机制不同,因此治疗效果也不同。现就对于胃溃疡治疗的药物进行研究,并作以下综述。
【关键词】胃溃疡;进展;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胃粘膜
     
   临床上对于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还尚未明确,不同的研究学者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但存在一种被大家公认的见解:由于胃粘膜的防御力有所减弱,或攻击因子加强了对胃粘膜的伤害,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胃溃疡,这一见解由一位来自日本的学者所提出。本次研究针对胃溃疡疾病,对其治疗的药物进行了研究,并作了综述。
1 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原理
   在临床上,主要将胃溃疡的发病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1)精神因素,患者长期处于压力大或高度紧张的情绪之下或情绪过于消极、焦虑、过度担心等。(2)饮食因素,患者长期食用垃圾食物或不卫生食物、长期饮食不规律、饮食搭配不合理等;(3)生活因素,患者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吸烟或酗酒,因为烟和酒精会损害患者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4)生物因素,患者机体内有病菌感染并出现炎症反应;(5)自体活性物质,患者受到血栓素A2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的影响[1-2]。
   通过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大概有30%左右的胃溃疡患者都与指非甾体抗炎药有关,因此该病的致病原理是:(1) 药物性损伤。又可以被分为PG依从性损伤和非PG依从性损伤,其中,PG依从性损伤可能是由于药物抑制胃内前列腺素(PGS)而导致的,而随着PGE2的浓度降低,患者胃粘液分泌也会减少,从而使胃酸分泌增多,黏膜下血管功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减少了局部供血;而且会导致脂氧酶途径增强,从而使LTC生成变多,影响了血管的收缩,导致胃粘膜缺血更为严重。而非PG依从性损可能是因为药物在胃内环境中吸收而直接损伤了胃粘膜,如阿司匹林,会在细胞内生成水杨酸,使氢离子释放出来,与其他生物大分子结合,会出现乙酰化物,从而影响患者胃部功能[2]。
2 生物性胃肠损伤
   在溃疡性疾病发病中,已经肯定了幽门螺杆菌(HP)的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较为常见,在人群中有高达60%的患者都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且感染的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通过细菌活检显示,组织学变化高度对细菌感染的概率有非常密切的联系[3]。
   HP的感染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溃疡疾病,如果HP持续感染未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胃粘膜结构,使其出现腺瘤样变化,甚至还能导致其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控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对治疗胃溃疡有非常重要意义。


3 抗溃疡药物
3.1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对于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而言,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1)H受体阻断剂,在市场上常见的药物有西咪替丁、法莫替丁以及雷尼替丁等,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五周左右,就会获得较为理想的治愈效果,对于胃溃疡患者,治愈率能够达到80%,而对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愈率能够达到70%,对抑制患者胃酸分泌有较好的效果[4]。(2)质子泵抑制剂。在市场上常见的药品为奥美拉唑,这种药物主要通过干扰胃壁细胞内质子泵,从而有效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通常患者持续服用该药物一周,每天的剂量在30mg左右,就能够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5]。但是临床经验也显示,该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溃疡疾病,有较高的复发率。有相关研究显示,如果不坚持服用该药物,在一年后的复发率高达90%;但如果患者长期服用,会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因此安全性不高[6]。临床上通常将该药物与阿莫西林联合给予患者服用,不仅治愈率较高,并且还能够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溃疡疾病的复发率得以降低,甚至能够根治[7]。
3.2 抗酸药物
   抗酸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中和患者机体内的胃酸,避免胃酸对胃粘膜造成损害,但是抗酸性并不和中和胃酸的效果有关,在相关研究中,给予3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氢氧化铝和氧化镁的药物治疗,将其根据使用剂量分为两组,A组患者胃酸氢离子约为1100mmol,而患者的治愈率为64%,B组患者胃酸氢离子约为120mmol,患者治愈率为71%,虽然A组治酸量明显多于B组,但是治愈率则不如B组[8]。研究结果说明,中和胃酸能力与抗酸药物的抗酸性无关。
   抗酸药物能够对胃酸起到中和作用,减轻患者胃部的酸度,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胃灼热的症状,虽然该类药物难以抑制患者分泌胃酸,但是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表明,抗酸药物能够有效保护胃粘膜屏障细胞,从而不仅能起到较好的应用效果,安全性也较高。但临床经验显示,如果仅仅给予患者单一的抗酸药物,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使用的抗酸药物往往为复方制剂,这种药物能够有效作用于溃疡表面,对其胃环境形成保护膜,从而不仅具有安全性,还能够促进溃疡愈合。
4 小结
    综上所述,治疗胃溃疡的药物主要有抗酸性药物和抗溃疡药物,如果单一使用一种药物,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并且容易复发,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勇.胃镜下清创术联合药物在胃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6):113-115.
[2]曹凯,万敏.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J].医疗装备,2020,33(8):83-84.
[3]崔忠玉.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5):129-130.
[4]徐扣萍.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4):126-127.
[5]周海霞.观察四联药物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20,7(7):29,47.
[6]于子涵,陈凌,肖静, 等.四联药物方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9,22(2):159-161.
[7]谌孙强,邓定文.胃溃疡穿孔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19,32(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