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ICU患者实施优化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40例ICU行营养持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每组各2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实施优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及营养状况。结果:治疗组各生化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营养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患者开展优化营养支持治疗,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值得推荐。
【关键词】ICU患者;营养支持;效果
ICU科室患者多为危重症患者,由于受应激、创伤等因素影响,使得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中,对机体能力消耗过大。同时胃肠道功能紊乱,延迟了胃排空,不利于肠内营养实现正常的机体营养供给,极易发生营养不良症状,不利于患者的预后。为此本文主要对优化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了治疗区间段为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ICU科室接受治疗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满足ICU科室接收治疗诊断标准;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其中对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为38-70岁,年龄均值为(54±3.49)岁;治疗组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为38-72岁,年龄均值为(55±3.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各指标经对比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支持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选用百普力肠内营养液,肠外营养支持选用固定配方营养袋治疗。
治疗组实施优化营养支持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①入院调查,使用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展开患者营养状况调查,了解患者的体质、活动能力、症状及饮食习惯。从而计算每日所需的脂肪、热量、微量元素及蛋白等含量,由营养师和主治医生制定营养方案,主要是通过EN支持和PN支持实施营养治疗。其中,EN治疗中采用自配的营养液,脂肪占比20%-25%、糖类占比50%-60%、氨基酸占比10%-15%,以膳食营养素标准为依据调整微量元素及维生素配比,PN以自配营养袋治疗,由葡萄糖注射液(50%)、复方氨基酸注射液(8.5%)、脂溶性维生素、脂肪乳注射液(20%)及注射用多种微量元素、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组成,各元素配比需要满足卧床患者每日机体所需。根据患者的营养不良程度,增加核苷酸制剂、精氨酸等免疫营养制剂治疗。②营养方案实施,EN和PN营养治疗所需的营养液需要当日配置好当日使用,以患者的耐受力和病情症状调整营养液的成分和配比,必须坚持PN支持,尽可能使用EN支持,营养支持治疗可随着病情的发展将EN支持遵循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的原则,PN支持则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停用[1]。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及营养状况,前者采取患者的静脉血开展深化指标监测,详细指标有血清总蛋白(TP,双缩脲法检测)、血清白蛋白(ALB,溴甲酚绿法检测)、前清蛋白(PA,免疫扩散法检测)及血清转铁蛋白(TFN);后者指标有预后营养指数(PNI)、营养危险指数(NRI)及营养评定指数(NAI)。
1.4统计学方法
取SPSS20.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生化指标及营养状况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进行检验并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对比
治疗后,治疗组生化指标中,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及血清转铁蛋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3 讨论
ICU科室病房中收治的患者多为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多会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极易发生营养不良现象。此类患者发生脏器衰竭的几率较高,对生命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营养不良症状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会延误手术治疗的时机,不利于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此开展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意义重大[2]。
研究中,治疗组的生化各指标和营养指数经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优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一方面,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中作为一种营养支持方法,基于患者需要良好的营养需求改善预后,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进而巩固和提升疾病治疗效果[3]。营养支持方法有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对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产生有效的抑制效果,缓解了机体因疾病影响发生的高速分解代谢现象,进而对机体中相关蛋白质合成有较好的改善效果。该方法更接近于机体正常获取营养的方法,操作简单,有利于机体自行代谢调节,维持了较好的肠道粘膜完整性,为此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更为显著[4]。另一方面,优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将治疗建立在患者病情、机体方面的分析前提下,根据病情的变化针对性的展开调整,维持了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及脂肪、热量等供给,在营养师和主治医生配合下,使得治疗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EN支持主要是以鼻饲或者口服方法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费用较低,PN支持多适用于胃肠道功能衰竭患者,费用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感染性风险,为此需要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尽可能使用EN支持治疗。在治疗中需要密切关注EN支持中可能发生的一些代谢性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及胃肠道并发症,对症实施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不利影响[5]。
综上,在ICU患者中应用优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营养状况,对患者的预后带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郝清源.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对肿瘤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9,27(12):47-50.
[2]吕长安,胡彬.ICU肿瘤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2):95.
[3]王亚超.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3):50-51.
[4]芦梦,商永光,唐崑.临床药师对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04):500-502+505.
[5]邹丽,李俊,朱正菊,等.危重症患者最优化的肠内营养治疗方案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8):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