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感控工作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赵金萍
[导读] 探讨基层医院感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赵金萍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妇幼保健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感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方法  通过对辖区内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医院感控工作现状调查,分析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结果 :基层医院感控工作认识不足,措施落实不到位。结论:提高认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强化培训,落实规章制度和感控措施,切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保障医疗安全。
关键词:基层医院  感控  存在问题  应对
作者简介:赵金萍(1968.04—),女,汉族,泸州人,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妇幼保健院,双专科,副高,研究方向:护理,院感。
   近年来,医院感染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对患者造成了严重伤害,同时也危害医务人员健康安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9年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明确规定“将感控工作作为‘一票否决’纳入医疗机构等级评审、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工作”。“本制度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和严格执行的基本要求,具有‘底线性’、‘强制性’”。“新冠肺炎”疫情致院感防控重要性大大提升。现就基层医疗机构感控工作中调查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1 基层医疗机构感控工作存在问题
   1.1 发展滞后,认识不足 自“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出台,明确规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感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感控工作局面有所改观,但由于多数基层医院整体发展滞后,未建立三级(或二级)感染监测控制体系,多数无感控专职人员,感控兼职、医护、工勤人员认识、能力、时间不足,不能有效发挥感染防控作用。
   1.2基础设施简陋 原有建筑布局、分区不能满足现有工作需求;发热、肠道门诊未设置或设置不规范;无污水处理设施;经费投入不足;卫生状况差;清洁工具消毒处理不规范等。
   1.3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差 部分医务人员无菌观念较差;未按规范防护;跨越无菌区操作;静脉输液药物、消毒产品开启后未在规定时限内使用;B超探头、呼吸机回路、新生儿辐射台、暖箱等消毒不规范;有器械浸泡使用现象;连台手术消毒时间不够等,大大增加了病人院感风险和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
   1.4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 手卫生不合格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医护人员手部清洁时机不清楚;洗手液、手消液、干手设施、洗手图配备不齐或可及性差,工作人员未按要求执行手卫生,增加了院感风险。
   1.5 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不足 医务人员未树立起“人人都是感控者”的理念,感染监测控制体系未设立或形同虚设;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要求不了解,不学习;未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标准预防和职业防护落实不到位,发生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的机会增加。
   1.6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不规范 索证不全、验收制度不完善;感控部门未参与验收工作;使用时不注意有效期;个别重复使用一次性用物等。
   1.7微生物送检困难或送检率较低 基层医院目前基本都没有微免科和病理科,无法及时送检微生物,都采用外送,周期较长,医生只有凭经验用药,抗菌药物使用率增加;长时间预防用药或更换频繁,易产生耐药性,导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也不能有效质控。
   1.8医院监测工作未开展或仅有少部分开展 医院感染监测大部分未开展,少部分开展了部分监测工作。基本都采用外包监测方式,频次不够,覆盖面不足,采样操作不规范。紫外线灯、消毒机、大型仪器设备等未按要求定期监测和校验, 若产生院感或医疗纠纷时会非常不利。



   1.9医疗废物管理有隐患 环境卫生、医疗废物转运基本都是交外包公司或临聘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文化程度低,认识、培训、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医疗废物分类不规范,医疗废物与再生性废物、生活垃圾有混放现象;损伤性废物容器盛放过满,有重复使用容器现象;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概念不清,有私自处理和倾倒现象;小的病理性废物如人流胚胎组织等有直接倒入下水道的现象。台账登记不完善、不及时。医疗废物暂存间选址、标识、设施设备不达标,有的存放量太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工勤人员在收集、转运医疗废物时嫌麻烦,未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有时暂存超过48小时。这些都大大增加了院感风险。
2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措施
   2.1 完善组织,落实制度 领导应重视医院感控工作,将医院感控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建立完善感控三级网络组织体系,各级感控人员分工明确、上下协调。根据各项法律、法规、规范、文件等要求制定相应规章制度[1],定期督导、检查、考核,以保障制度落实。科室感控小组应将质控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在各个环节和时机开展质控,切实践行“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理念。
   2.2 改善医院基础设施 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感控工作要求,并与环保部门协作,合理布局、分区,设置污水处理设施等;老旧机构尽量按规范要求进行改造;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感控所需设施设备;狠抓环境卫生;清洁工具送消毒供应室统一处理,避免重复使用。
    2.3提高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加强各项操作培训,提高无菌观念。改变不良习惯,注重细节管理,将无菌技术观念贯穿于整个诊疗护理过程中,有效保障患者和自身安全。
   2.4 加强手卫生管理 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手卫生知晓率和依从性,严格执行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指征;配备有效、便捷、适宜的手卫生设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5 强化培训,提高全员感控意识 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应积极参加培训,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防控最新知识和动态;制定本院培训计划,开展分层次、分岗位、多种形式培训,并与科室自主学习相结合;新入职人员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行政后勤、保洁等非专业技术人员宜采取理论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配齐、配足防护用品,尽量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并按文件要求[2]将该项工作纳入对机构和个人等级评审、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工作。
   2.6 加强医疗用品管理 医疗用品采购应制定规范程序,专人负责,严格审核、索证;全院统一采购,严禁科室私自进货;由设备科(或后勤科)、院感科共同验收;使用科室及时反馈使用质量、效果;院感科定期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抽样监测;防止不合格产品购入;防范医疗安全隐患。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加强可重复使用器械及物品的消毒灭菌管理。
   2.7 提高细菌培养送检率 尽量创造条件建立微免科和病理科;加强医生培训,提高细菌培养率;或与外包单位协商,减少流通环节,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准确判断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多重耐药菌发生率。
   2.8 加强医院感控监测 完善医院感控监测制度,加强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仪器设备按要求定期进行监测和校验;加大指导和督查力度,将感控监测工作常规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医院感染风险防控能力。
   2.9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责任心,注重工作细节,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转运、储存,严防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各项记录及时、完整、规范,尽快进入 “互联网+医废监管”管理平台。
   3.结论
   综上所述,基层医疗机构感控工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足,对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存在很大影响。应强化树立“人人都是感控者”的理念,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将该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注重工作的落实和问题的反馈、整改,提高感控工作质量,切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卢杰,徐世兰等,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手册,2019.03
[2]国家卫健委印发“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