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在护理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实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2以及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颜世桃
[导读] 研究在护理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实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

颜世桃
(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后宅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无锡214145)
【摘要】目的 研究在护理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实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掷色子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身心康复,增加护理满意度,提升治疗效果的有效性。
【关键词】优质护理;脑梗死;老年性患者
   脑梗死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并且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且85%的脑梗死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目前我国脑梗的发病率每年还在持续上升,而发病的平均年龄却在逐渐降低,同时脑梗死患者在第一次病发后,复发率也会增加,严重损伤患者的身心健康。而在老年性脑梗死后遗症中,最为常见的是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因此这就需要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后护理。因此,本院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优质护理,以期帮助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并改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1],现将开展过程及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掷色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龄在60-80岁,平均年龄为(72.65±3.84)岁。观察组女性15例,男性15例,年龄在61-82岁,平均年龄为(73.15±4.61)岁。两组患者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均给对两组患者常规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饮食、运动、生活,并对其进行常规的入院宣教,安抚不良情绪。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干预[2]:①护理人员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安抚其不良情绪,缓解其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当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术后,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护理人员需积极的与主治医生进行交流,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及相应的肢体康复训练内容,以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同时医护人员也要为老年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明确早期肢体运动康复练习,对其病情恢复以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进而促进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依从性。对于无法坐立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人员要帮助其进行肢体被动训练为基础,然后协助其进行缓慢地坐立练习。对于可以进行坐立或简单肢体动作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其在病床上进行简单的运动训练,并帮患者按摩四肢肌肉。待其肌力慢慢康复后,在逐渐地增加其主动活动量。可以指导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自行完成穿衣、吃饭等基本活动,促进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③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逐渐从流食,半流食转变成软食、少渣普食;④出院前进行出院宣教,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嘱咐其按时吃药、定期复诊,并为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创建健康档案,定期叮嘱其到医院或社区进行常规检查,之后再对患者开展科学的、具有针对性地指导;⑤护理也人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使其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不要擅自停止服用药物或者减少药物服用的次数及用量,也不要乱用其他药物,以免发生药物相冲。
1.3指标观察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后病残程度0级、功能缺损降低程度≥90%为显效;病残程度3级内、功能缺损降低程度≥50%,协助可完成日常生活为有效;症状没有发生变化或出现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x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要低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截至2019年12月在我国脑部疾病统计中,脑梗死死亡率,位居脑部疾病第二位。目前经过系统的统计脑梗死的发病率高达万分之十左右,尤其在4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更高。脑梗死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突然晕倒、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等,脑梗死对患者来说存在极大的危害性[3]。并且老年性脑梗死还具有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为临床救治及护理带来了一定难度。而优质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形成的,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依从性,进而有效地稳定老年性新梗死患者的生命体征,提升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实行优质护理,对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实行优质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娟, 周长英. 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v.18(12):191+194.
[2]程曌荣. 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渗透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及生活影响[J]. 饮食保健, 2019,6(30):214-214.
[3]郑梅, 王励. 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17(5):81-82.
[4]孙敏, 佟阎, 王丽. 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7(4):291-2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