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对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杨惠惠
[导读]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延续性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合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进行评价。


杨惠惠
(亳州市人民医院危重与呼吸二病区;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延续性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合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82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2.20±0.42)L>(1.94±0.35)L,t=3.045]、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水平[(69.12±3.97)%>(60.23±4.14)%,t=9.924]以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74.39±5.53)分>(68.17±5.01)分,t=5.337]相对更高(P<0.05),而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6.54±4.41)分<(47.18±4.27)分,t=11.099]相对更低(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肺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阻肺;肺功能;生活质量
    慢阻肺的发生,患者会出现气道异常炎症反应,由于气道气流受限,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的反复发作与慢性进展,则会损害患者的肺功能。治疗恢复期间,慢阻肺患者的病情难以在短期内完全康复,在长期、持续用药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到疾病发生、进展的外因、内因,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有效防控风险因素,有效缓解疾病引起的身心不适,恢复其正常的饮食、睡眠及日常活动[1]。慢阻肺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护理干预,不能局限于住院期间,还应该关注其院外的家庭生活,实施延续性护理,持续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给予其专业化的护理指导,使患者能够认真遵医,同时加强自我管理,对于改善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科2018年4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82例慢阻肺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女=23/18,年龄范围为40~75岁,平均年龄(56.37±4.24)岁。对照组中。男/女=24/17,年龄范围为42~76岁,平均年龄(55.84±4.43)岁。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慢阻肺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医嘱,正确、规范的使用药物的同时,向患者详细说明药物信息(药理作用、预期疗效、用量、用法以及联合用药等)。密切关注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结合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肺功能检测结果进行说明,让患者具体了解自身病情。根据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情况,展开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调查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为患者及其家属解答相关问题。
   观察组(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基于常规护理内容(同对照组),开展延续性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①健康教育:利用人们广泛使用的微信作为护患沟通的工具,方便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进行语音对话,也可以通过视频通话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该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具体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情况,掌握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可以在作息安排、饮食、运动锻炼等方面给出建议,并为患者答疑解惑。建立微信群,或是建立微信公众号,向其中发布有关慢阻肺康复护理的相关信息,说明慢阻肺患者的饮食宜忌,推荐以利于肺功能恢复的食谱,介绍肺功能锻炼方法,在运动方式的选择上提出建议,以图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方便患者及其家属学习。
   ②行为管理:护理人员需要围绕着延续性护理的相关内容,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说明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进而得到患者家属的支持与配合。患者家属能够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对于出院后的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要求有着具体的了解,能够对患者进行监督和提醒,帮助患者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自觉配合治疗。在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可以让患者认识到规律作息、合理膳食的重要性,能够保持情绪稳定,自觉配合护理工作,并加强自我管理。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进行计量,由t值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功能


3讨论
   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监护患者的病情,给予其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而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便于更好的控制诱发病情发作的风险因素,进而促进其肺功能的恢复。在患者的出院后,还需要持续加强生活管理[3]。但由于缺少了专业化、精细化的护理服务,加上患者对于自身疾病认知不足,在日常生活中的自觉性较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恢复,仍会存在病情反复的情况。延续性护理的有效开展,则是在患者出院后,加强医院与患者家庭之间的联系。负责延续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能够具体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及其家庭生活,展开健康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4]。在延续性护理中,患者可以得到专业化的护理指导,引导其认真遵医,正确用药的同时,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运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加快其肺功能恢复,提高其家庭生活质量[5]。
   综上所述,在慢阻肺患者漫长的治疗恢复过程中,延续性护理的有效开展,能够让患者持续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其肺功能的快速恢复,尽早摆脱疾病对于日常生活的困扰。
【参考文献】
[1]唐春艳.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2):157-158.
[2]王丽思.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系统医学,2020,5(02):155-157.
[3]滕小华,郭建英.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相关因素分析和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2):205-207.
[4]高华.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1):195-196.
[5]李伟娟.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慢阻肺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04):515-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