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及综合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杨志琴
[导读]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及临床护理体会。
杨志琴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制定针对脊髓神经源性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总结康复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和有效的综合康复护理,90%以上的患者自理能力有所提高。结论:通过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康复训练并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病人日常自理能力,提升和恢复患者健康水平。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功能训练;综合护理
  脊髓神经损伤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直接导致患者的脊髓神经受到严重的损伤,从而导致患者脊髓损伤的平面以下的躯体运动、感觉等功能障碍及大小便失禁, 给病人及其他家庭成员带来极大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经济等压力[1],现将我院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综合康复护理措施:1.1制订饮水计划:脊柱脊髓损伤疾病患者在早期治疗时可以适当减少饮用水的摄入量,防止患者脊髓发生水肿而加重患者病情,待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需要按照患者损伤的身体健康情况及时制定合理的饮水护理计划。一般补液使用总量一般控制在1500ml-2000ml,若病人因病情变化需要使用利尿剂治疗时,应依据患者体内电解质的水平情况适当补充适量电解质及液体,维持体内水分与电解质的平衡。患者进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时,患者的饮水量或患者进食量会直接影响病人排尿的次数及排尿量,影响到患者肾功能,甚至直接危及患者安全具体措施如下:1)膀胱康复训练期间患者饮水摄入量应控制在1500ml-2000ml左右,按每日6: 00-20:00平均分配饮水总量,每次控制在400ml以内,患者入睡前3小时严格控制最低饮水量。2)在患者进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期间尽量避免喝茶、喝咖啡、饮用酒精等利尿性饮品,不要饮食酸辣等刺激性较大的食物。3)为患者制定饮水计划如下:早餐补充水分20ml-250 ml为宜;早餐后至午餐前补充水分20ml-250ml为宜;午餐补充水分30ml-50ml;午餐后至晚餐前补充水分200ml-250ml,晚餐补充水分200ml-250 ml、均以流质或粥类为主等。
1.2无菌间歇导尿:确定无菌间歇导尿的时机,无菌间歇导尿宜在受伤后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无大量输液、饮水规律正常、无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下进行,一般于患者受伤后早期8天-35天左右开始。每次导尿的间隔时间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残余尿量,通常选4h-6h为宜,根据尿动力学测量评估,每次的导尿量控制在患者的最大安全尿容量范围,每日导尿间隔次数控制在6次之内,随着患者残余尿量的减少可逐步地延长每次导尿的间隔时间。当每次患者参与尿量在80ml-100ml时,方可停止无菌间歇的导尿操作。在进行导尿前,要求其家属配合进行诱导排尿,如让患者听流水声、冲洗患者会阴、寻找排尿刺激点等,严格执行无菌导尿操作,同时选择优质的导尿管进行无菌导尿。


1.3膀胱功能再训练:1)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选择两个间歇导尿的时间,导出膀胱残余的尿量后,先用250ml40℃的生理盐水进行灌注且保留5min,使得膀胱逼尿肌在温热的环境下松弛,以导出灌注的液体,接着改用250ml 4℃的生理盐水进行灌注保留5min,用冷刺激法刺激逼尿肌收缩,再导出灌注液体。2)膀胱肌肉电刺激:在膀胱较充盈的情况下,采用600ly2型膀胱神经和肌肉的电刺激治疗仪,功率100w,电极片3*3cm,一种颜色的电极片置于脐与骨联合之间的膀胱两侧,另一种颜色的电极片则紧贴在第三骶骨旁开一横指的骶后孔位置,频率(20-40)hz,电流强度不能超过50mA,治疗持续时间20min,每日进行2次。3)手法膀胱功能训练:嘱患者排空膀胱后取仰卧位,护士根据解剖位置在膀胱区进行手法按摩,增加膀胱容量,刺激膀胱功能的收缩,使其最终恢复正常排尿功能。定时排尿:刺激患者在饭前、清晨、睡前及导尿前半小时排尿,使其定时接尿,目的建立良好规律排尿的习惯。4)反射排尿训练:导尿前半小时,通过家属的配合以探寻有效刺激点,轻轻地拍打大腿内侧1/3或耻骨上部,以手拉动阴毛或手指刺激摩擦肛门、湿水冲洗会阴等动作刺激膀胱功能收缩,以诱发膀胱反射性的排出尿液。5)盆底肌训练:指导病人抬高腰部及臂部、左右下肢肌肉,使会阴部及肛门括约肌、骨盆底肌肉收缩,每次收缩肌肉时间维持5s-10s再放松, 重复10次-20次,每日进行3组。
1.4心理护理: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健康宣教,加强有效的医患沟通增强治疗的效果,树立患者早日战胜疾病,战胜自己各种的勇气和信心,解除患者沉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建立良好康复护理的氛围,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帮助患者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2.讨论: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脊髓损伤结构和功能损害从而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脊髓水平以下的感觉、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功能障碍,给病人及家庭带来极大生理、心理和经济等压力。尤其二便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常期留置尿管,从而引起压疮、尿路感染、肾积水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重建膀胱功能是脊髓损伤患者主要护理的目标[2]。
  三分高效治疗,七分康复护理。高效的膀胱功能护理治疗方针与患者病人新需要恢复的生理功能紧密相关。神经性肾盂膀胱炎的患者病人应在其进入膀胱功能恢复期后尽快的拨除肾脏输尿管,严格执行病人的饮水计划、无菌间歇导尿、膀胱功能再训练康复技术等,对于肾脏的保护甚至是恢复患者膀胱的功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于患者的膀胱功能再康复训练的过程进行康复护理,90%以上的患者自理能力有所提高,可见我们认为患者护理人员尤其包括患者及其家属若能在实践中掌握合理、有效的患者膀胱功能再康复训练方法,对于提高患者膀胱功能的健康恢复有着重要及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纯杰,等.脊柱骨折截瘫患者反射性膀胱康复训练法[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6A) : 672.
[2]徐杰,等,外伤性截瘫患者28膀胱功能重建情况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 24) :3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