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有效性探讨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 郑蕾 周峰
[导读] 探讨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有效性。


 郑蕾  周峰
 (无锡市梁溪区黄巷街道刘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进行研究,结合奇偶数的分类模式,对其中入院奇数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并视为对照组;对其中入院偶数患者施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中的形象、服务等表现评分,另外对比两组护理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工作评分较高,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原有的护理模式持续进行质量改进,可促使子宫肌瘤的护理模式更为健全,护理方案更为适合患者自身状况,提高护理的整体有效性。
关键词: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子宫肌瘤;护理;有效性
引言:子宫肌瘤临床上多表现为患者月经出血量多,出血频繁,部分伴有无排卵性月经,通过触诊能够感受到患者下腹部的肿物,若患者的肿瘤一定程度增大,还可能会压迫膀胱,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尿频、排尿障碍的问题,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基于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常规护理要求下,展开的护理优化过程,基于患者的需求,并从科学的疾病并发症防治角度出发,调理患者产生的妇科问题,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持续改进的护理下,不仅护理的质量有所提升,且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因此提高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者的年龄为33~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3±2.36)岁。其中发病情况:未育女性13例、性生活失调15例、抑郁的中年女性7例,不明5例。对照组的年龄为31~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6±2.54)岁。其中发病情况:未育女性11例、性生活失调10例、抑郁的中年女性8例,不明11例。本次调查已经排除复发患者;排除伴有其他妇科疾病如子宫体炎的患者;排除传染病;排除肝肾功能检查异常者。本次调查中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差异不做统计,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要求患者正确的认知疾病,严格恐要注意随访,观察患者药物作用下的系列反应,保持患者的外阴部尾声,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等。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成立护理质量改进小组,在原有的护理职责上进行完善与补充,结合医院历来收治的子宫肌瘤案例,进行患者诉求与临床问题的分析,以护士长为领头,构建管理系统模式,从综合护理、针对护理、细节护理的视角出发,使得护理任务更为明确,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护士身上,并提出业务方面的考核要求,对参与持续改进的护理小组进行培训教育,期间应协助患者完成各类检查,施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应另外从患者的个体差异表现出发进行护理,从患者的心理视角出发展开护理安慰和引导,应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促使患者提高医疗认知与护理依从度,在阶段的护理后,应定期进行护理的问题总结,以一周为期限,分别进行护理质量的评估与分析,从护理的形象等角度进行评分,制定的针对患者的护理新方案,可与患者分享,征求患者的意见,补充患者的诉求。
针对贫血与营养不良患者,应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铁,考虑到患者的消化问题,应注意给予患者易消化食物,观察患者的排便等情况给予患者护理。
针对阴道流血患者,应严密观察患者无面色苍白、脉搏细数,通过会阴垫检查患者的出血量、出血性质等2。
患者服用铁剂时,为避免引起患者的胃肠反应,应要求患者避开同服牛奶、茶,并要求患者饭后用药,注意细节问题。
针对患者腹部肿块,应感应患者的腹痛、体温等,做好护理预防准备,将相应的急救物品置于患者周围,以便及时为患者缓解疼痛、降温等。
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为患者记录好复诊的时间,电话提醒患者复诊,说明检查的内容与时间等,对患者回归家庭的休养方式提出要求,列出针对患者的恢复清单3。

1.3观察指标
对其中入院偶数患者施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中的形象、服务等表现评分,另外对比两组护理的有效性。患者无感染、贫血、瘤体扭转、明显的并发症,预后效果较好的视为有效;患者有基本的上述症状表现,并发症轻微显现视为显效;患者有明显的上述症状表现,且相应临床表现仍旧较为明显视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疗数据分析采取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21.0软件进行资料统计,评定资料计数检验的单位为x2,评定计量单位的检验单位为t, 平均数以x±s(mean±standard deviation)表示,以P<0.05、P>0.05评定两组对比的统计学差异性。

2.结果


3.讨论
子宫肌瘤护理中,施行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可分阶段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分析,并针对患者的个别问题、特征表现进行护理讨论,依据现有的护理方式与患者反应,进行护理的补充、调整、改编,落实责任,使得护理方案的落实具有保障,在质量持续改进护理中,能够改善护理的问题,并达到高效护理的目的。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工作评分较高,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在后续的子宫肌瘤护理中,结合临床医学知识进行护理持续改进,使得护理质量不断攀升。


参考文献:
  [1]吴新芳. 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有效性探讨[J].智慧健康,2018,4(07):10-106
  [2]邹素兰. 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有效性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8,21(36):5133-5134
  [3]于曉敏,郭斌. 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有效性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4(32):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