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与建造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步入现代化和智慧化的一项重要标志。以往针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多以CAD设计模式为主,而从CAD设计模式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来看,存在着设计管理序列混乱、施工方案进度缓慢等问题,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各项特点,针对BIM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BIM技术;市政综合管廊;设计应用
前言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发展方向,对于促进城市发展的顺利性和科学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在具体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涉及多项影响因素,尤其是城市的当前发展情况与后续发展战略,因此相关人员应确保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与建造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建立科学的理论和合理的模型,以确保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效果与建造功能。
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特点
1.1具有工程环境复杂的特点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一般位于城市交通较为繁忙或者工程设备聚集的地方。城市地下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地下环境与地上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时处于复杂的工程环境,设计难度提高。相关人员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前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规划选线、工程节点、环境影响、既有工程与后续工程等多项影响因素。
1.2具有管线密度较高、类型较多的特点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时必然要考虑到城市的后期发展需求,因此其设计时所纳入的管线类型必须要保证相应的适应性和超前性。且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涉及到雨水、污水、给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等诸多类型的管线,因此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不仅要考虑到上述管线本身位置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到管线设备对彼此的影响,要确保管线设备的设计合理,确保各类管线均能充分发挥其相应的使用功能。
1.3具有工程量大的特点
由于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本身蕴含了诸多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管线设备,因此为了满足上述管线设备的运行需求,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在设计建造时必须配备相应的附属工程系统,例如消防系统、供电系统、标志系统等。相关人员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各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合理性,避免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各项附属系统与各类管线设备发生运行冲突。
2 BIM技术的优势
2.1方便信息化技术交底
传统纸质二维平面技术交底,为了能尽可能地详细表达项目建造内容,往往需要多图纸表达同一构造信息,即使这样二维纸质图纸依然无法详尽反映施工现场地貌和环境情况,需要现场实际勘查补充图纸信息。运用BIM技术可以将二维施工设计图变为富含信息的三维模型,更加直观表达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构造信息,帮助业主方一目了然看懂设计方案和建成效果。图1为市政综合管廊交叉口BIM模型。同时,项目的可视化施工技术交底,也有利于施工人员更全面掌握施工现场原有地貌环境状况,帮助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更好地项目工作流程对接,使设计诉求变更与施工方案变更能同步调动,方便进行施工细节调整,减少施工单位的工程量复核,为工程后续施工提供有力支撑。利用BIM技术将施工现场环境进行多维模拟,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流程图,进行工艺的对比,从中择优选择好的施工工艺,减少返工,提高工程进度。
2.2利于各方协同工作
传统的项目工作流是线性型,而BIM的项目工作流是围绕信息模型的整合型,BIM技术可以在项目相关主体之间共同进行创建、检查以及沟通协调项目信息。通过BIM技术的协作性与信息共享功能,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减少项目的返工浪费和信息等待时间。通过对市政综合管廊各专业进行模型整合,实现从单一部门的参与到所有部门、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等项目参与方可以通过BIM 模型直观便捷地看到产品和服务,保证工程建设各方协调与沟通及时有效。利用BIM模型将不同专业设计资料、文档、数据等信息进行关联,并根据项目进展所在阶段,不断加入新的信息内容,进而实现细节深化。有效避免因阶段性参与项目建设,而产生较大工程量变更。另外,工程人员可通过精细的权限控制与共同协作功能,确保项目信息的流通和共享。
2.3实现动态成本管理
BIM技术在项目建设中添增成本维度,集成了工程量、进度和造价等信息,还可以将数据模型与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关联,不断完善相关数据信息,实现工程量变更动态查询。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实现人、材、机等成本的动态管理,需要大量的实时数据和信息分析。
3 BIM技术基础上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应用
如上文所言,正是由于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内容的复杂性,因此传统的CAD设计模式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逐渐呈现出难以为继的发展势态。传统CAD设计模式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过程中,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其设计过程与设计结果均处于分裂状态,导致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内容的全面性、完整性受到不利影响的同时,更容易发生设计内容冲突、残缺等严重问题。因此,将协同设计模式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过程中,以BIM技术为基础搭建相应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协同设计平台,能够通过建立中心模型文件引导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进行实时同步设计,对提升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质量、协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专业、优化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效率等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协同设计主要涵盖以下几点内容。
3.1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流程
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协同设计流程涵盖总体流程、阶段流程两项内容,其设计阶段则涵盖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等不同阶段。
3.2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平台
相关人员在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协同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为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协同设计搭建科学合理、完善规范的协同设计平台,可以根据当前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核心并以此规范协同建模平台的使用功能。
3.3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实现
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协同设计包括以下几段:工作集的任务划分、模型的建立与同步、设计冲突检测与处理、净空检查、施工图出图。相关人员应当依照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协同设计的不同阶段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和设计目标,确保其复核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协同设计的具体要求。
结束语
BIM在现代的许多工程建设中均得到了应用,其对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BIM技术的应用虽然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在未来,还需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的发现应用中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让其应用的更好。在市政综合管廊设计中,通过BIM技术建立管廊的建设模型,然后对其建设环境,管线排布信息进行综合反馈和分析,以科学的方式建设管廊,能够设计出最优的方案,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朱记伟,郑思龙,刘建林, 等.基于 BIM 技术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协同设计应用[J].给水排水,2017,42(11):131-134,135.
[2]张东杰.GIS+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19,41(11):121-123,133.
[3]王思琦,王亮,易伟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基于BIM技术的协同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J].施工技术,2019,48(7):122-126,137.
[4]胡俊,杜娟,李艳, 等.海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BIM技术的应用实践[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6(1):49-57.
[5]王立轻,胥方涛,张兆东, 等.BIM技术在预制拼装综合管廊中的应用研究[J].市政技术,2018,36(2):137-141.
[6]王竞千,孟庆礼,房庆龙, 等.BIM技术在徐州城市综合管廊机电深化设计中的应用[J].安装,2017,(12):54-55.
[7]宋军.BIM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知识,2017,37(15):40.
[8]陈日莉,林春玲,张永泽.浅谈BIM技术在市政综合管廊设计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03):46-48.
[9]尚江山.BIM在市政综合管廊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8,(09):159.
[10]郑思龙.基于BIM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协同设计应用研究[D].陕西:西安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