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7期   作者:田中珍
[导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表面学习、表层学习的局限性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表面学习、表层学习的局限性,其体现出:知识观、教学观的陈旧,并且以学科知识、学科思想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尚未得到真正落实。正是基于这些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教学”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的话题。因此,本文笔者对此提出几点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教学;问题情境;操作空间;生活作业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形成数学素养的主要依据。然而,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将知识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表面,而忽视学生的深度学习过程,这样使得学习观和知识观仍然处于传统理念的背景下,进而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而深度教学的根本是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和知识观,强调知识处理的广度、深度与关联度,凸显学习的丰富性、层渐性,通过突出学习知识的包容性,增强课堂的画面感,促进学生批判思维,从而实现知识的生成与知识多样化的建构。可见,追求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克服表层教学的局限性,实施深度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经验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并且新知识大多数是在原有知识的经验上构建起来的,同时也是旧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有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如果没有原有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则会使得学生很难理解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问题情境,并以旧问题作为出发点,以此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从而使他们发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为例,笔者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即:小明家订牛奶,每月28元,如果订一个月送一个文具盒,订一个季度送文具一套,订半年送书包一个,订一年送四驱车一辆。于是请学生猜想订小明家会采用哪种方案?由于四驱车的诱惑力大,所以他们都纷纷提出订一年这个方案。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提出:“不过,在订购之前,需要看看这些订购方案都分别花多少钱?”于是请学生们进行讨论。他们根据对“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知识,能够计算出一个月、一个季度以及半年订购所花费的钱,但直接计算一年订购的钱却出现了困难,于是引发了他们深度思考。学生们提出的观点不一,即:“先算出一个季度乘以4、先算半年乘以2、算出十个月与两个月的和”。最后笔者引导学生运用竖式计算,对比以前学习的乘法竖式,总结计算步骤,归纳计算过程。
        二、构建操作空间,完善认知结构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如果教师再将数学符号、概念直接讲解给学生,则会使得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呈现出机械化的特点,这样也不利于数学素养的培养。为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构建操作空间,让学生的多种感知觉、思维、想象等认知结构同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向更加深层次的方向蔓延,还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完善其自身的认知结构。


        以“周长”为例,由于学生对本章节的知识没有经验,并且他们所理解的周长只是一条边的长。因此,笔者采用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笔者展示“树叶、三角尺”等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指一指、摸一摸”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边线”,理解“一周”,并且深刻认识到所测量周长的图形为“封闭图形”这一特点,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描述所给图形的周长。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从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对周长的概念具有深度理解,还能够使他们的多种感知觉得到同时发挥,从而完善认知结构。
        三、设计生活作业,强化数学应用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发挥出数学的应用价值是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主要体现。但往往教师以知识本体作为设置作业的唯一依据,使学生对知识停留在理性的层面上,而对实践的认知还未真正形成。因此,为了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教师应设计生活化作业,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主动提取已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还能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其应用意识。
        在“面积”本章教学后,为了加深学生对“面积”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并使他们灵活运用公式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笔者设置了如下生活化作业,即:在家里找到两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体,想办法测量物体的长和宽,并计算它们的面积,最后将数据填入到记录表中。这一生活化作业不仅使学生深刻认识了面积与面积单位,还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寻找物体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并且在填表的过程中,也加深了他们对公式的深度掌握。
        综上所述,深度教学并不是无限度的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而是克服知识的表层学习与知识的简单占有,通过对知识的深刻处理,引导学生将知识系统的掌握。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层级式”或者“沉浸式”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逐层深化,还对学习过程具有深刻性的参与。这样,深度教学才会变得更加具有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水香.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中外交流,2017(16).
        [2]刘信贵,左宜东.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中华少年,20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