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需要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创设相应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能,让他们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需要学生真正地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并在此过程中,增强数学学习的投入感,并在此基础上,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本文注重从生活化教学、翻转课堂法以及自主探究法三个角度对上述内容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策略浅析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以提升学生的做题速度和效率为重点,忽视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独有的学习体验,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加之,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畏难心理。针对这种教学现状,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真正意识到个人教学观念的错误性,还应注重寻找产生这种教学心理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念,学习新型的教学方法,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生活化教学,搭建生活与知识连接,提升知识运用灵活性
数学知识既是对生活常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亲近感,并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从生活现象中,抽离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建立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连接,提升学生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例如,在讲授“垂直平分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探究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的连接点,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出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小明打算在在自家三个养殖场建立一个水站,满足日常养殖用水需要。唯一的问题在于小明无法确定水站的具体位置,你可以运用垂直平分线的知识,解释小明的问题吗?与此同时,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从三角形的角度入手!”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将三个养殖场相连,并构成一个三角形,并做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而这三条线的交点即水站的位置。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升学生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二、翻转课堂法,营造自由学习的氛围,增强学生独立学习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加之,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和运用能力也千差万别,造成整体教学效果差的局面。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的吸收和运用,并在课上介绍个人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授课,并在此过程中,创设如下的问题: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太阳从地平面升起的情境,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在此情境中,包含几种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与此同时,在学生掌握此部分内容后,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可以证明圆与直线位置关系的生活化现象,真正促进学生课下学习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教师让学生在课上进行学习成果的分享。通过运用“课下学习+课上分享”的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空间,并让他们在分享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获得良好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三、自主探究法,构建独立探究的空间,提高学生问题分析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存在“代包代办”的现象。他们常常运用捏烂揉碎的方式授课,并忽视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自主学习空间,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可以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探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转变原有的授课模式,并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并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创设难易适度的内容,进行授课,让更多的学生享受自主探究的乐趣。在此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准备如下的工具,让学生探究:特制的木棒,以及如下的公式:X2+Y2=Z2,让学生结合木棒的长度以构成的图形,探究此公式存在的合理性,并阐释此部分内容包含的知识点。教师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达到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提升学生知识吸收效率的良好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真正地落实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总结的工作态度,并全面地了解个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短板和漏洞,也积极地发挥教学中的优势,在此过程中,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小林.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甘肃教育.2017(15)
[2]吴玉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