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中课堂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功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7期   作者:丁聪
[导读] 高中阶段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思维已经成熟
        摘要:高中阶段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思维已经成熟,有着较强的独立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并且处于青春的叛逆时期,教学当中不服从管理,喜欢标新立异,是时常发生的事情,这给教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尤其是到了高三阶段,学生会出现两极分化,成绩优异的学生快马加鞭的提升分数,而中等生和后进生,多半已经抱有放弃的心态,对成绩无所谓,在班级中愈发不服从管理,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跟学生“硬碰硬”,结果常常不如人意,本文就高三阶段的学生管理问题作出探讨,浅析如何立足高中课堂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关键词:高中教学;德育功能;策略分析
        高三阶段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看似复杂,其实从根源上出发看本质是一目了然的。高三作为学生能力汇总和复习阶段,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已基本定型,因此一部分成绩中游,还有成绩落后的学生,会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会放大学生的惰性,学生会认为“既然没有希望,干脆玩个痛快。”,这造成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放弃学习,不愿意再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中。
一、了解学生问题,给予学生肯定
        其实高三阶段,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徘徊不定,不确定自己该不该努力,并不是真的想放弃学习,它们缺的是来自于“专业人士”的肯定,这里的“专业人士”指的是教师,笔者在教学当中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很多成绩尚可的学生,在学习当中产生了消极怠慢的情绪,看到班级中很多学生的分数较高,自己与其差距较大,自信心受到打击容易放弃学习。笔者曾经和几个成绩处于中游偏下的学生进行过谈话,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内心其实尚存希望,但是却害怕自己的努力没有结果,与其最后失望还不如早早接受失败的结局。有这种想法其实反应了学生逃避现实的心理,这个时候教师要做的是给予学生心理暗示,并且从德育角度出发,去鼓励学生。教师应当利用自己的经验去告诉学生,高三阶段最后的冲刺时期,是一个提升分数的大好机会,如果能够把握住成绩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并且列举一些自己教学中的“案例”去增加说服力,然后从德育角度来教育学生“老师知道你害怕付出没有回报,害怕失败,但是现在不努力,未来的话会更加的痛苦,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才是力量,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管成功与失败,我们总要勇敢的试一试才知道结果不是吗?”。教师给予学生暗示,告知学生虽然时间不多但是仍旧有提升的机会和冲刺的希望,给予学生一个可以看见“胜利”的曙光,并且以德育角度去激励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燃学生斗志。


二、放大学生优点,善于鼓励学生
        偏科是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文理科当中,学生总是有自己擅长和薄弱的环节,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班级中成绩中游和靠后的学生群体上,很多学生某一科特别突出,但是其他学科却差强人意,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拿手学科为教学激励点,放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强化,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笔者教学的班级中,有个学生化学成绩十分优异,但是其他学科成绩却比较落后,这名学生“自视甚高”,觉得成绩只要想提升就会提升,并且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笔者在班级中几次说起他的问题都没有起到成效,然后笔者想出了另一个策略。在一次班会中,笔者在多媒体上播放了一段视频,“小镇上有一名才华横溢的木匠,能够制作出十分精美的摆件,但是小镇上无人识其才华。有一次木匠探亲去皇帝所在的城都,因为囊中羞涩没有办法只好当街卖艺,他的才华立马被人所赏识,受人引荐成了皇帝的御用工匠。”,笔者借由这个视频向学生诉说了“平台”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即使自己某方面能力再出色,如果不能够去更大的平台,独居一隅,即使是金子也很难“拨开云雾见光明”,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点明自己想要启发的同学“比如班级中xxx、xxx,你们的化学、物理成绩那么优秀,如果因为没有迈过高考这个‘龙门’,老师都为你们感到可惜,所以你们一定要加油啊!”,通过放大学生优点,鼓励学生,发挥德育教育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合客观外因,激发学生情感
        除了上述的两种方法,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客观外因”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生思维已经成熟,有了责任感的概念,高三阶段学生最终面临的高考既是一次考试,也是一种责任,因为学生担负着老师、家长的期望,还有自己的未来,所以在高三阶段学生更加应该努力,教师要综合考量这种客观外因,来提升高考的分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肩头的重担,通过德育角度来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当中,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高三阶段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想要发挥德育教学的价值,教师要对学生有更加细致深刻的了解,观察学生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精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实情,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改观学生学习当中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进而发挥德育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谭仁平,陈文均.立足高中课堂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功能[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284.
[2]朱其颂.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实践[J].新智慧,2020,(6):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