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7期   作者:游泓
[导读] 在新课标的设计理念中,对教学活动的要求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摘要:在新课标的设计理念中,对教学活动的要求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应该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活动。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 教学策略
        审视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可以发现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于知识技能的培养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进行接受和理解。毋庸置疑,在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必然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转变教学观念,并将核心素养的理念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同时,教师应该不断进行反思,明确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是什么?通过物理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怎样的发展?等相关问题。这样一来,可以逐步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物理核心素养的构成
        在初中课程体系的设计中,从整体角度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涵。而具体到物理学科中,核心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科学知识方面。在物理学习活动中会涉及到很多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这些内容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基础。所以在物理核心素养中,需要学生具备比较坚实的物理知识基础,并运用相关知识认识世界。
        第二,科学方法方面。这主要是指掌握研究物理现象的基本方法与思想。很多行之有效的思想与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比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等。
        第三,科学态度与精神方面。科学态度与精神主要是指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探索的精神。物理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科学态度与精神必然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科学应用方面。物理核心素养中的科学应用主要是指运用物理方法与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应用能力是现阶段最重要的育人目标之一。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1.强化概念教学,夯实知识基础
        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线索。有效的物理概念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复杂的物理定义、公式、规律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了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围绕核心概念展开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建构式”的学习方式。这样一来,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准确把握。
        以《升华和凝华》为例,在“凝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内涵就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这是物质在气压与温度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现象”。从具体内容来看,凝华现象的表现、凝华现象的应用以及凝华现象的危害等知识相关知识均是围绕这一核心概念提出的。为了使学生对这一核心概念有更加准确的理解,我结合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一些生活现象进行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如:在晴朗的冬季,玻璃窗上出现了一层冰晶;电灯泡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泡的表面变成了黑色等。然后,学生根据这些现象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理解,这也帮助学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引导知识探究,传授研究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全过程,使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在探究活动中,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使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探究方法。二是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这样一来,既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又能够使学生对课内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与感悟。
        如:物理实验是进行物理知识探究的重要方式。以《摩擦力》的相关知识为例,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索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实验活动中,我首先使学生明确了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并简单讲解了本次实验中涉及到的“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接着,我提供了本次实验中所需的弹簧测力计、毛巾、长木板、钩码等不同的实验器材。之后,学生进行了猜想,并根据上述准备活动设计了实验方案。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方案的实施之后,各小组根据实验的数据初步得出了实验结论。然后,学生结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进行了评估和交流。比如有小组在实验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尤其是在铺上毛巾之后。通过经验的交流和总结,学生认为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时候不能太慢,而且要一气呵成,在示数相对稳定时要快速进行读数。最终,通过科学的探究活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这对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3.渗透学科历史,优化科学态度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态度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了促进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尝试将物理学科的历史融入于教学活动中。借助学科历史,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研究活动中的包含的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一来,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重要影响,从而逐步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精神。
        如:教学“牛顿运动定律”的相关内容时,我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向学生介绍了亚里士多德在“力与运动”的研究活动中产生的错误认识,并介绍了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的批判质疑。之后,我组织学生针对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进行了互动交流,并使学生充分认识了伽利略的科学精神。当然,我没有一味引导学生批判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而是讲解了这种错误的理论为什么会维持了两千年的时间。最终,通过相关的历史资料,使学生直观感受了科学家努力探求真理的艰辛历程以及科学精神,并通过这种科学态度的感染,逐渐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了优化。
        4.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应用能力
        从学科特点来看,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所以为了强化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除了要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基础性的书面问题之外,还应该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素材,以此来开展生活化的教学,从而使其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加灵活的掌握。
        如:完成《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之后,我引入了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小红购买了一个水龙头,商家告诉她这个水龙头是铜质的。回家之后,小红决定对水龙头的材质进行检验。她用细线绑住水龙头,在空气中测得其重力为1.6N。然后将其完全沉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4N(ρ铜=8.9×103kg/m3,g=10N/kg),那么(1)水龙头的质量为多少?(2)沉入水中之后,水龙头所受的浮力是多少?(3)水龙头密度为多少?商家是否进行了正确的宣传?最终,通过生活化问题的引导,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的问题探究角度。这不但巩固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总之,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并在其指导下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策略。这样一来,可以使物理教学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燕娜.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家长(中、下旬刊),2018,(12):66.
        [2]卢世霞.立足初中物理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7):227.
        [3]张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1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