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德育人。以德育人是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首要机制,以德育人也有助于提升中小学生的思想品质。所以,不管是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还是高素质人才培育的角度来说,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德育工作的发展迫在眉睫。因此,本文针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创新策略
引言:在人的一生中,性格决定命运,而品德却决定性格。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在7-12岁之间,也就是在他的小学阶段,因而小学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能否使学生养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性格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小学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就是德育工作。
一、在小学开展德育工作遇到的阻碍分析
1.难以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
当前小学教师德育工作大多数只是按照班主任个人的经验,没有专业的、科学的教育理论作为依据,所以,无法让德育教育占主导地位。就像小学生做了错事,班主任却只对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口头教育,而不是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他的错误行为的后果,以至于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他还会同样的犯错,这就是老师没有使用德育理论育人,导致小学生也根本没有掌握简单的德育的内涵。大多数小学班主任只会把握和运用理论的表面,至于很多与实际相关的德育方法不会运用,更不会与实际相结合,导致德育工作缺少专业的、科学的教育理论作为依据,甚至导致德育工作与理论分离。
2.一些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能力匮乏
由于小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初期,小学生的思想较为稚嫩,身体与思维都尚未成熟,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他们最需要的是老师们成熟的建议和准确的指引。之所以开展德育工作,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分辨是非,选择正确的道路;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教育他们爱国,爱家,更爱自己和亲人;让他们拥有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但是,当前,我国一些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意识低下,在“唯分论”的引导下,过渡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程度和效果,而忽略学生的个性、身体和心态的发展,这就导致德育工作过于形式化、表面化而一度滞后。
3.教学形式老套
自古以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就是课堂的核心,从来都只是老师教学生听,永远都是学生处于被动的阶段,学生无法将学到的东西与实际相结合,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另外,应付考试的教学观念成为主流,德育教育就更不受重视,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将德育教育抛之脑后。所以,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时,不转换教育的形式,也会让德育教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针对德育工作遇到的问题进行策略创新和实践
1.改变小学班主任的教学理论观念
随着新课程教育变革,小学班主任要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是必须主动革新德育教育理论观念。改变教育形式,摒弃以老师为核心,总是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形成隔阂,增加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在新的德育教育理论观念中,着重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同等、平和的关系。所以,老师应该先做表率,自主的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对等的观念,竭力建造出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多于学生进行交流和疏导,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多给予学生们展示自己看法的权利和机会,与此同时,老师也要主动聆听学生的想法。
2.根据学生的内心变化,改变教育的方式
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交流和领悟,为了实现前提条件,需要进行多重工作。
首先,老师们与学生关系平等,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甚至还可以与学生们成为朋友关系。其次,要主动观察、琢磨每位学生,把握学生们的内心变化,掌握他们的内心想法。之后,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喜于接受的、多种多样的、生动有趣的方式,提供交流内心想法的前提。再次,将学生从被动中拉出来,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管理、自我约束力。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那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应该让学生们加入到各种管理中,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让学生们参加或开展有助于身体和心态健康发展,提升智力,使情感得到熏陶的活动,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也是德育工作由班主任的“独角戏”变为师生一起关注,一起加入,共同完成的活动。
3.在课本中寻找德育
关于德育工作的创新,小学班主任应想办法让德育工作与实际相关联,寻找课本中的德育成分。目前,学校没有专职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由各科老师兼任。小学阶段,大多是语数老师兼任。班主任应该利用这个契机,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工作与平日的教学相互融合。比如老师在讲解数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讲述一些传统节日、名人的优秀事迹,用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乐趣,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德育工作得到发展,从而,使得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4.借助他师之力,共达育人目的
目前,由于受家庭、社会的影响,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光靠班主任的“微薄之力”无法使孩子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品质。一种新的德育渗透的教学模式——“课前三分钟”逐渐推广,也就是所有的任课教师每天每节课花费三分钟的时间渗透德育知识,这就无形中就履行了班主任的部分工作职责。“人人都是班主任”,久而久之,在各科老师的“轮番轰炸”中,德育理念在孩子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加之结合日常教学生活中对学生行为的约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得良好的品德修养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5.注重实际,享受经历
在学生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思想品质的教育是占居主导地位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对于德育工作都是非常重视的,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要舍弃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运用“注重实际,享受经历”的教学模式。要想实现这种转变,就要做到:学生占主导地位与学校制定严谨的条例规范相融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联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联合。做到以上三点,便有助于举办多种多样促进学生思想与身心发展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有利于同学之间感情的发展,从中收获友情。由于学生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协助,相互敬爱,相互理解,也会让学校有优良的校园风气。
6.举行班会时应注重与现代教学工具的结合,推动德育教育工作的进展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科技针对教育方面的需求也进行了变革更新,为了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推出了电子白板这款现代新型教学工具,且现在已经被广泛使用。因此,为了顺应时代需要,班主任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也需要运用这个现代教学工具,如:利用电子白板的声像功能为小学生们播放一些关于宣传我国传统美德的教育视频;或者也可以运用其制作每周一次的德育班会PPT等,从而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我国的传统美德,以此从多方位、多角度来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进展。
结束语: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不能一带而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将会影响终生。所以,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一定不可以马虎,不仅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更要重视方法的探究。德育工作要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小学生也跟上时代的脚步。当然在德育教育工作进展的同时,要防止一些家长或者社会对小学生不好的引导,竭力将小学生培育成为健康、有本领,有良好品质的人。
参考文献:
[1]桑茜茜.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3):108-109.
[2]韦登.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