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6期   作者:杨玉云
[导读] 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语文教育普遍存在情况的分析,论述了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及策略。
 福建省邵武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语文教育普遍存在情况的分析,论述了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及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职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是具有传承价值的物质、情感和精神的产物,是影响人们生活方式、思维价值、道德观念的意识和物质,也是中职语文课程中文化传承的重要的载体,比如古诗词,传统风俗等。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审美,道德等方面的养成具有现实意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需要。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悟,对生命意义的感受,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是一个迫切的话题。所以就如何促进传统文化在中职教学中的渗透,本文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 将传统文化思想融入中职语文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
       
        中职学生作为传统文化群体的一部分,在经过初、高中学习后,通过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科学文化与技术知识,在学得一门技术技能的同时,还通过基础文化课的学习,不断提高了自身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这些基础课程就包括语文在内,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育,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参加学习过程,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文化素养。
       
        (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教育教学中,通过传播传统文化思想,尤其是学习《论语》《中庸》等这些传统文化经典中的文化思想精髓,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观,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播与传承。
       
        二、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真实性是情境建设中的重要的因素,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重新构建知识。个体的心理往往来自于构成、指导、支持的情境中,所以说认知大多是由情境所决定的,情境是认知的来源。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情境,构建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让学生在与情境互动的过程中建设属于个人的环境。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真实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良好的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兴趣。在实际运用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讲述故事等多种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三、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受古典作品的美
       
        白居易认为,诗歌有三种特征:“有窍”“有骨”“有髓”,这主要是指诗歌中的声律,形象和意境。学习古诗文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在以诵读为主的诗歌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从这里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中的意境之美,声律之美,形象之美。古代开始,诵读就成为了语言与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共读的方式,展示交流,内化赏读,传达教师的感悟,加深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利用体验式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学习,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价值的提高。


       
        四、主题学习,深化传统文化的认知
       
        通过主题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的整理出来,形成规律性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刻性认知。例如在学习爱国主题诗文中,可以让学生欣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和《永遇乐》,学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归纳关于辛弃疾的情感曲线,感悟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加深学生对于辛弃疾的全面的、深刻的认知。
       
        (一)了解文章背景,了解作者生平
       
        要准确的认识到作品的思想情感,需要对作者“知人论事”,也即是对作者所处时代,生平经历,思想情感有必要的了解。例如,辛弃疾出生于动荡的南宋,一生都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中,风雨蹉跎的人生对其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其作品具有深深的时代特征,也逐渐形成了他爱国主义的诗词情怀。所以,在学习辛弃疾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身世、经历、思想有所了解,从而才能感受到其中崇高的爱国精神。
       
        (二)揣摩词句,感受情感
       
        揣摩词句需要对语言的深层含义进行辨析、品味,只有领会诗词的关键语句,才能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内涵。通过语言的鉴赏,可以让学生体会在具体语境下的情感表达效果。例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气吞万里如虎”一句再现了英雄刘裕当年的辉煌与气势,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追慕和建功立业的向往。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中作者以廉颇自比,在表白自己勇武不减当年的同时又流露出为恢复大业出力愿望的落空,既内涵丰富又悲壮苍凉。
       
        (三)比较阅读文章,加深情感认知
       
        将诗词对比着进行阅读,经过对照和鉴别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加深对于作者精神世界的理解。辛弃疾的词大都是以豪放为主,同时也具有明快、婉约等特点,风格多变,不拘一格。例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基调是悲凉的,但是却包涵着爱国主义情怀,表达了诗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愿望;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战斗的渴望,对英雄情怀的向往,以及对统治者的讽刺。《青玉案·元夕》的语言婉转含蓄,描写了元宵节的盛况,细腻柔媚处写出了元宵之夜灯火阑珊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虽然,两首词风格不同的,但是都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理想的追求,百折不挠的决心和国家的深深热爱。通过主旨、情感等多个方面的比较,更能从整体上了解辛弃疾不一样的诗词风格。
       
        结束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于中职语文教学,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思想性特征,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且能够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建霞.论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职业,2019(21):115-116.
       
        [2]王焰激.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9(15):44-47.
       
        [3]马研.信息化手段助推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教导刊(下旬),2018(12):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