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教育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6期   作者:高月桃
[导读] 教育活动中提倡素质教育,为小学生提供科学教程,主要是为了他们今后处理问题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本文论述,在科学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而提出的一些见解和教学具体措施。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桥墩小学
       
       
        摘要:教育活动中提倡素质教育,为小学生提供科学教程,主要是为了他们今后处理问题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本文论述,在科学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而提出的一些见解和教学具体措施。
       
       
        关键词:科学教育;小学生;兴趣;科学素养
       
       
        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在科学教育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利用课本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所结合,在实践中让小学生通过自我动手来验证科学原理,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确保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一、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理,遇到不懂的问题是喜欢问为什么,科学课程又能很好的满足小学生的自我需求。在科学知识的浩瀚海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许多科学知识的奥秘所在,这就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强烈欲望。在小学展开科学学习,教师应当特别注意,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内心的潜在能量,使他们产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理,从而让小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第一要素就是需要让小学生对于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从主观意识上愿意学习科学,从而爱上科学这门学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日常生活当中比较熟悉的事物来灌输科学知识。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思维模式正在处于启蒙发展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逻辑性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的形成,而形象思维是主导小学生行为的主要思维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的只针对教材内容对小学生进行灌输科学知识,将会得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入手,选择一些日常当中他们能够见到的事物来结合教材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这样才能够吸引小学生学习的眼球,进而培养小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其次,让小学生在科学知识传播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感与参与感,从中激发他们对于科学知识的积极程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为学生展示科学小实验,利用自主动手的时间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用科学性的创造活动让小学生有对科学知识产生无限探索的欲望,师生在科学小实验当中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学习课本知识,运用动手的能力加以验证,在这个过程当中,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将会被推向一个小高潮,让他们在主动学习并且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养成学习科学的意识,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最后,烘托课堂气氛,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从中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科学的兴趣爱好。一堂好的课堂学习是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学习,课堂中充满欢声笑语,这也是一种体现教师亲切感的教学方式。学生沉浸在学习科学的气氛下,他们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使得身心愉快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科学知识当中,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辅助工具帮助完成教学。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课堂教学当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完成教学已经在各个学校普遍应用,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为学生展示小实验的内容,利用图片或视频配合教材进行讲解,从中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中,无形的拉近了小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的启发他们的思维模式。
       
        二、将科学知识赋予神秘的面纱,激发小学生探索欲望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我认知能力,而科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往往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程度,老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为学生制造学习机会,让思维方式在学习科学中碰撞出火花,使他们产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矛盾,在发现问题后,小学生产生了不断探索与研究问题的想法,根据已知条件加以整理和分析,最终得出科学探究问题的最终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利用每一次的科学小实验来增强学生的动手性以及观察性,将科学知识最大程度地赋予神秘的面纱,激发小学生从中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能够让他们逐渐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让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从量到质有大跨度的飞跃。
       
        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液体的轻重浮力大小的知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做清水和盐水比重的小实验进行科学验证。为了更好地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教师可以先进行提问,让学生试着猜想一下,清水和盐水哪个更重一些,这时教师可以在称重过程中将清水多放一些增加体重,利用这种方式来制造学生的认知矛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清水之所以比盐水重,是由于清水较多而导致的,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展示,取一样多的清水和盐水做科学对比,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很大的误差,导致清水和盐水重量持平,这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怎样做才能更加精确地衡量二者的重量呢?学生又产生了质疑,之后结合量筒来进行取水,在教师的引导式教学和学生们自主动手进行实验下,验证科学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三、有效结合科技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之前,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吸收科学知识的程度有很好的掌握,在分组时保证每个小组学生脾气相投并且兼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中才能使他们学习科学知识起到帮助作用。组织小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从实操中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比方说,在讲解太阳能知识后,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教师做好引导工作,让小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太阳灶来感受太阳能的奇妙之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展开植物标本制作活动。能够使小学生在动手之余,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不断钻研的探索精神,在制作标本中,能够使他们接触到自然植物存在的独特性,从中获得科学知识。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小学生展开科学知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引起高度重视,应当激发小学生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强烈欲望,在兴趣的促使下让他们推开科学知识的大门,在好奇心的推动下让他们学习科学知识中有了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提高自身学习科学的求知欲,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印证科学原理,不断加强动手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从而使小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海梅.在科学教育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J].青海教育,2020(06):50.
       
        [2]李霞.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思维型教学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