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合地方文化资源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6期   作者:周娟
[导读]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融合地方文化资源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能够充分体现地方教育特色,促进当地人才的培养、文化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在课堂中了解到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地方文化的认同,进而产生对于地方文化的热爱之情。地方文化资源包含很多种,如当地的好人好事、红色经典故事、特色水果种植等。这种融合地方文化资源的小学美术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生活实际,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民族小学
       
       
        摘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融合地方文化资源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能够充分体现地方教育特色,促进当地人才的培养、文化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在课堂中了解到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地方文化的认同,进而产生对于地方文化的热爱之情。地方文化资源包含很多种,如当地的好人好事、红色经典故事、特色水果种植等。这种融合地方文化资源的小学美术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生活实际,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地方文化资源
       
       
        引言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领悟美术课程中艺术元素,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绘画能力。美术课程不能脱离生活而单独存在,美术作品中有生活元素、时代特色、地域特性。我们的小学美术教学都是在室内进行的,以教材内容为主,虽教师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但学生美术作品缺失了一些灵性。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引入地方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启发学生创作。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融合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美术课堂改革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试教育理念被素质教育理念所取代,小学美术课堂的各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术课堂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画画的技巧,还要关注文化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文化与学生的生活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在教育改革中提出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地方文化资源就是美术课堂的重要文化资源,做好文化资源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有利于促进美术课堂改革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学习的好时候,进行地方文化资源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认知,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够扩充其文化认知。此外,融合地方文化资源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学习也会更有积极性,最终学习效果也会更加突出。同时,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二、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合地方文化资源的策略
       
        (一)挖掘区域资源,热爱家乡文化
       
        区域性美术教学应立足于本地民俗风情,注重体现地方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传统文化及古建筑逐渐消亡。因此保护、传承民间文化迫在眉睫。美术课标中指出:学生积极参与传承、交流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美术文化。

因此,小学美术教师把学生带出校园、融入社会、接触大自然,学习、欣赏与美术有关的民间文化,感知、传承、体验民间文化特色,把独具特色的区域美术与校园文化融合起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举办乡土风景写生绘画展、摄影展、书画展等,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注重本土美术资源的研发与落地
       
        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基本都是用理论讲解美术绘画的技巧,或简单地引导学生临摹实物,然后对作品统一进行点评。这种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不仅会挫伤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养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的范围不应该局限于课程之中,而应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也就是说,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要以校园教学为中心,全面向外延伸,合理借助校外资源助推校园教学升级转型。同时,小学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一代的传承人,有必要亲身接触民族文化,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涵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在综合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学校必须主动拓宽教学思维,让美术教学深入学生的生活,全面拓展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实现美术教学的具象化,增强美术教学的适切性和高效性。
       
        (三)充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审美创新能力
       
        在学生学习美术学科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成长,让所有学生能有一定的进步,除了要不停地去进行相关的创新与研究,还需要有基础的教学评价系统,这是尤为重要的。在学生学习美术学科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核心素养为主,将其看作评价的主要目的,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出美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高效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美术学科的过程中寻找到自己所忽视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不断地思考,有利于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融入地方文化资源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文化保护的有效手段,不仅有利于我国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性、适应性等原则。
       
       
        参考文献:
       
        [1]冯雪莲.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拓展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黑河教育,2019(11):76-77.
       
        [2]魏永平.地方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212-213.
       
        [3]刘秀敏.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2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