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融合性教学的创新探索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6期   作者:张雪秀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要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在一起,借力美术元素以优化知识演绎,融合信息手段以丰富课堂容量,适时渗透德育以升华学生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看待数学问题,增强学生数学认知体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温州市鹿城区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在一起,借力美术元素以优化知识演绎,融合信息手段以丰富课堂容量,适时渗透德育以升华学生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看待数学问题,增强学生数学认知体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整合性教学
       
       
        所谓融合性教学法指的就是要让学生融合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来配合教师的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协作下让学生来对知识点进行掌握。这样的教学法不仅改善 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为了提高课堂的融合度和课堂 的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能够将融合教学法应用进来。通过融合性的教学方式,教师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课堂内容的时候 ,学生就会必须参与进来,在不断的融合性教学方式中,学生就会喜欢上小学数学的学习,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
       
        小学阶段每一门课程都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在一起,丰富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构建多元化、综合化的数学教学课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点,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科加以融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看待数学问题,增强学生数学认知体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借力美术元素,优化知识演绎
       
        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完全发展的小学生来说,认知和理解主要依靠直观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都是以图案的形式呈现的,这些图案本身就是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处理这类教学内容时,可借力美术学科资源,将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美术作品引入到课堂当中,为学生的感性认知提供更多素材,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理解和建构的同时,还能拓宽学生数学视野和美术视野,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积极思维。教学“图形的运动”中的“对称”时,老师先从生活中常见的黑板、课桌、地板砖、盘子等物品导入课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数学含义,学生初步认识后,再为学生展示天安门、赵州桥、花瓶、皇冠等美术绘画作品和摄影作品,丰富学生认知素材,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美术作品带来的启发,利用轴对称原理,按照自己的想法绘画或裁剪轴对称图形。老师巧妙借力美术元素,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强化了学生知识理解,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图形对称之美,培养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二、融合信息手段,丰富课堂容量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学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信息技术具备直观性、形象性、动态性、交互性等诸多特点,能够打破课堂
       
        教学的时空限制,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容量。小学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这些教学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教学材料引入课堂当中,将数学概念、规律、定理等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可见,降低知识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增强学生感官刺激,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推导公式”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了一个Flash小动画:动画以儿歌《蝴蝶仙子》为音乐背景,两只小蝴蝶一边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一边慢慢发生演变,逐渐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最后两个三角形拼接到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平行四边形。教师结合动画启发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动画中的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相比于单一的语言讲解,这种图文并茂、活泼有趣的信息化数学情境,更能形象而
       
        具体的为学生揭示数学公式的推理过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三、适时渗透德育,升华学生品质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需要引起每个学科教师的重视。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过
       
        程,还要关注学生每节课的情感体验。数学教材中对道德教育的直观体现相对较少,老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在基础知识教学中挖掘学生道德教育的潜在素
       
        材,将德育融合到基础知识演绎中。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创一些德育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的接受道德教育,提升自身道德素质。例如,学习了“简单的数据分析”的相关内容后,为学生提供了近五届奥运会中国代表队获得的金牌总数,让学生根据数据,制作统计表格,绘制对应的纵
       
        向条形统计图或横向条形统计图,并组织学生谈谈自己进行数据分析后的感想。再如,在“年、月、日”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日历中标注“国庆节”、 “建军节”、 “香港回归纪念日”等具有重大意义的日期。这样既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这些德育元素的有效渗透,还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了学生社会常识,有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修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与哪个学科相融合,教师都要从教学内容出发,确保其他学科元素与教学知识的契合度,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使数学教学流于形式。同时,要把握好学科间融合的深度和维度,适合小学生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避免过多、过于复杂的学科要素影响学生对关键知识的学习。提高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桑德建.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环节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科教文汇 (下旬刊) ,2010 (07 ) .
       
        [2] 夏寒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活动[J].中学课程辅导 (江苏教师) ,2014 (02 )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