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是建筑工程的特殊项目,与其他工程相比较更容易造成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出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防治办法。旨在提高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能够依据有效的控制手段,进行相应的环境保护与管理。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防治办法
1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1水利工程施工影响当地土地利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施工现场需要占用部分土地面积,同时在工程也也会产生部分施工废料和弃碴,个别时候也需要进行临时设施的建设,从而导致了土地环境的破坏和占用。而在堆弃开挖取土过程中,对地表或山坡土搅动明显,那么也造成了周边环境的植被破坏,严重情况会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淤塞河道的情况发生。也有部分特殊情况机械调度过程中,对当地的田地青苗进行踩踏或者碾压情况,同时造成了植被破坏的现象。
1.2水利工程施工影响工区水质
多数水利工程在施工现场,需要对生产废水进行排放,而处理不当的情况下,就容易造成当地水质的污染。如果排放正处于生活饮用水采集的地区,更容易产生对饮用水源的直接污染,不仅影响到下游水质,也有可能产生不断恶化的情况。例如在进行桥墩施工时,挖坑排水就容易造成水质中增加含沙量。
1.3水利工程施工影响环境空气
水利工程进行施工中,无法避免要通过各种施工机械和车辆,而在工程作业中这些设备都会排放大量废气。一方面是设备自身排放的尾气,另一方面是运输砂石土料和水泥等工程材料时产生的灰尘,还有在进行开挖爆破时也会产生巨大灰尘。其中大量施工现场进行材料堆放和装卸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地面干燥松散,再由风吹造成风扬灰尘的空气影响。不仅对环境空气造成了大气浮尘含量的增加,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空气环境质量,严重情况下也会影响当地农作物的生长。
1.4水利工程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施工垃圾
多种因素造成了施工期间,产生大量固体材料的废弃物,包括水泥块、砂石料等,而多数固体废弃物散落于施工现场的周围,不仅造成了土壤污染,也产生环境破坏。而来自于施工现场的粉状水泥和粉粒土石等悬浮物,也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影响,同时也会造成水土流失。而一部分沉积在施工现场的土壤中,少数也会流入当地的河流中,那么对于河水与土壤都会造成破坏与污染。
1.5地质灾害
水库经过蓄水后,水位会直接升高,那么原本岸坡上的土体强度就会降低,很容易会导致塌方或者滑坡等事物,同时由于水位升高,增加了深水压力,提升了地壳应力,水会渗入到断层中,导致地层断层润滑度上升,这就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百分之一的水库建设后引发地震,而国内也有十几例这样的例子产生,所以,在水利建设中需要对此加以注意,防止由于水利工程对地质条件的影响,造成地质灾害。此外就是水库若是产生渗漏,那么附近的水质环境也会被破坏,水污染的问题会进一步扩大。
2防治办法
2.1增强法律约束、强化政府管理责任
一是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制定国家“大水利”总体开发规划,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通过构建法制保障、技术保障与经济补偿综合保护体系,彻底改变“先建后批”、“批小建大”无序开发现象,并加强对区域生态的影响研究与技术创新,推动水利工程逐步从资源水利转向生态水利%二是强化政府监督管理责任,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全过程,保障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地质灾害等问题充分论证后再开工建设;三是实施终身责任追究制,督促施工建设部门与监管部门层层把关,保障水电项目科学施工。
2.2强化环评权威、坚持环保方案优先
在规划论证水电工程设计方案时,坚持对整个生态系统长远负责,充分考虑流域土地利用、生态恢复、流量适应性管理等需求,尽量减轻大坝对流域生态影响。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少、生态环境问题少的河流,可以100%地开发;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多、生态环境问题大的河流,需放弃部分河段开发,优选对河流生态系统负面影响较小的环保施工方案。如选择在支流峡谷地段筑坝,规避国家自然保护区或著名自然或文化遗产淹没,减少土地占用与人口迁移等。
2.3鼓励技术创新、推广应用新型技术
在项目规划、勘测与施工中,一是尽量选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物探勘测等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先进防尘防噪施工设备,优选有利当地植物生长的透水材料和多孔护坡结构等新型施工技术;二是应用先进施工管理技术,实施综合治污管理,减少“三废”排放量,降低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及自然环境的破坏;三是优选与景观相协调的水工建筑设计方案,预留生态流量泄放、分层取水闸阀设施,涸游鱼类繁衍通行鱼道,结合增殖放流、生境补偿等措施,主动改善与恢复流域自然环境和鱼类、水禽栖息生态。
2.4落实施工监管、严格生产防护措施
一是对清洗加工砂石料、灌浆等产生的机械废油、生活污水要分别采取无害技术处理,保障再利用;二是对施工机械、车辆安装消烟除尘设备,加强机械的维护保养和砂石料场道路的洒水除尘,减少施工“三废”污染;三是对施工弃渣进行有序堆放或用于造田、修路,尽量减少耕地占用或阻碍水道泄流。
2.5建设规划一体、保障附属工程同步
一是加强上游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种草等水土保持工作,减轻水库淤积。对仅在高水位淹没的库区土地,采取综合措施加以利用;二是增加流域环境保护的附属工程与设备。如增设曝气设备,建设引水冲污水道、河流排沙等工程,对独有洞游鱼类的河流,预留过闸鱼道或设立人工孵化场等建筑物;三是利用闸坝调节水量,保证下游流域自然生态环境要求的水位和流量,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减少对下游鱼类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影响。
2.6建立补偿机制、开展生态补偿保护
一是按照“谁损害,谁补偿”原则,设立迁地保护与耕地补偿等生态补偿机制,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依法向企业收取环境保护补偿金,落实被占耕地补偿开垦,受保护珍稀物种、珍稀植被迁地保护措施;二是把移民安置与脱贫致富和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组织对口支援,确保移民不因搬迁降低生活水平;三是探索在水电企业年度效益中确立移民补助分配制度,形成移民和水电开发方利益共同体,保障移民在一定期限内(如10年)共享水电开发效益。
2.7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开发有利环境
在当前NGO与自媒体频频炒作环保问题压力下,政府监管部门与企业要转变“先污染,后治理”观念,借助权威媒体,主动邀请权威专家参与答疑,及时回应民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开展信息公开与危机公关,加大水电效益正面评价和水电企业回报社会等宣传报道,借助大数据技术为水利建设信息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积极态度改进和消除隐患,减轻民众对环境污染的担忧,争取民众支持理解,降低媒体炒作风险,营造水电开发有利民众生活改善的社会环境。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境外合作建设,转移国内装备产能过剩,推动全球水资源利用率提升。
3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诸多条件,无论是用水问题还是水利发电,都是为了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同时也是保持经济稳定的途径。为了保证水利工程顺利开展,对于施工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就要尽可能规范施工环境,同时强化施工管理,促进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浩.浅析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7).
[2]高艳娇,史常艳,李妮娅,等.分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1).
[3]曾石红.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解决措施分析[J].各界,2019(1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