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现场调查与监测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8期   作者:孟春峰
[导读] 企业项目开发需要接触到多种性质的场地,其中污染场地
        摘要:企业项目开发需要接触到多种性质的场地,其中污染场地是当前较为常见的,其主要指直接或者间接对人体、周围环境、建设项目造成影响的区域,且往往具有多种污染性有害物质,如垃圾填埋场、加油站化学产品储存库等。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势必导致城郊具有污染物排放的化工企业进行搬迁、场地中的有害污染物进行处理。该文主要结合目前我国所具备的场地调查勘查模式,就如何提高污染场地勘察监测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污染场地;场地调查;监测方法
        随着我国工业化脚步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企业项目开发经济社会效益与场地环境息息相关,其中,污染场地调查监测作为后续场地环境修复治理管控的重要基础,相关单位需要制定场地调查的具体工作模式,继而确定工作程序,如何科学合理地对污染场地进行调查监测是当前迫不及待的事情,且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重点关注。
        1污染场地勘查技术分析
        就目前存在的污染场地现场调查勘测技术而言,主要采取现场调查勘测为主,且针对于场地特征情况、类型、污染程度等方面展开,然而实际操作缺少相关的政策法律、完整的规范依据。为此,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现场布点、采样、勘察场地污染状况时,需要严格按照风险管控程序进行,继而获取场地调查范围目标内的数据;其次进行场地污染源的监测,对场地污染进行评估工作,修复手段一般应用于污染场地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中,但是该手段的应用就需要一定的参考依据,如《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HJ25.5-2018。这样才能确定接下来的污染场地调查监测如何具体开展。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有效简洁的现场勘察、检测技术,是当前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焦点,国外现场勘查技术相较于国内具有很大的优势,且在污染场地调查勘测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已经较为完善,对于场地污染源的修复治理,已经获取了大量实际可靠的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在数据分析模型系统构建方面都有着很多显著的研究成果,并对企业项目开发、生产制定了更为坚实的法律条文。例如,美国在21世纪初就制定了环境响应补偿方面的法律,为污染场地的调查评估提供了必要的依据,有助于相关单位严格依照成熟有效的方法进行场地调差、风险评估工作。其流程开展具体如下:首先,相关单位对场地进行初步的勘察,获取场地外貌特征等数据,并且对场地方位内的土地应用历史进行分析,结合现场实际,对企业污染生产、场地污染修复措施进行整理,界定潜在的污染区域;其次,对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进行现场调查,技术人员通过地下井等方式对现场土壤水进行采样分析,进一步地确定污染源范围。
        2污染场地现场调查与监测流程
        2.1在污染识别方面
        进行污染场地调查,识别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和污染物是环境调查与监测的首要环节。一般情况下,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方式开展调查,初步分析场地环境污染状况,掌握环境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判断潜在污染情况。尤其在资料收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土地现状图、规划图、类型分类图,气象、水文、地质资料,土地利用历史情况等。
        2.2在现场采样方面
        第一,制定采样计划。在进行污染场地现场调查与监测现场采样前,应先制定现场采样计划,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其布点原则、监测点位数量、取样方法、监测因子、频次要求进行深入分析优化。第二,采样布设。首先,根据场地环境调查确定的地理位置、场地边界及各阶段工作要求,确定布点范围,标注准确地理位置,绘制场地边界,准确定位厂界角点。其次,对于污染场地土壤特征相近、土地使用功能相同的区域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对于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特征不明确或场地原始状况破环严重的区域采用系统布点法;对于土地使用功能不同及污染特征明显差异的场地采用分区布点法。

最后,对于一些污染严重、明显的地块,需作为场地污染监测的重点区域,如生产车间、污水管线、污染处理设施区域、废渣堆放填埋区等。第三,采样数量。采样数量的确定与场地面积、污染类型及不同使用功能区相关,目标应足以满足判断污染场地是否被污染、污染程度及污染分布规律等。第四,采样深度。在实际环境调查过程中,采样深度要充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综合考虑场地地层结构、污染物迁移途径和迁移规律、地面扰动深度等因素。采样深度原则上建议3m内采样间隔为0.5m,3~6m采样间隔为1m,6m以上采样间隔为2m,具体可根据实际调整。第五,样品采集。污染场地样品采集的目标是保证土壤不被扰动,表层土一般通过挖掘方式进行,深层土一般以钻孔取样为主。
        2.3在样品分析方面
        第一,现场分析。现场样品分析过程中,一般通过便携式分析仪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第二,实验室分析。土壤样品监测种类繁多,数目多样,包括pH、粒径、容重、孔隙度、渗透系数、重金属、有机物、危险废物等,故而在进行污染场地样品检测的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监测种类执行不同技术标准和规范,严禁混淆项目,一概而论。第三,检测结果。场地污染检测结果需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一是分析数据的有效性和充分性,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补充采样;二是分析数据满足相关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三是分析数据具有支撑作用,可通过其分析污染场地土壤厚度、特性,地下水深度及流向等基础资料;四是分析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可满足分析污染场地的污染分布、种类、浓度等特征。第四,质量控制。在土壤样品检测过程中,首先需加强对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监测能力、知识结构、分析能力胜任现有工作。其次,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各监测机构加强自身管理,高效利用现有设备。最后,具体样品质量控制应设置控制样,数量应不少于总检测样品的10%。
        3现场调查和监测模式进展和展望
        我国的场地污染状况较为复杂,因此管理部门应该对污染场地的数量进行统计,在污染场地的调查和监测基础上不断创新,可以制定系列的指导性文件和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将污染场地的调查监测和评估修复工作等进行实施。例如,采用生态危害识别方法,这在我国污染场地的诊断和判定上应用得十分广泛,这种方法可以对场地进行初步调查过程中快速认定场地污染,识别生态危害,并且在监测布点更为合理的前提下,获取重点调查的区域数值,调查结果更加准确和客观,同时调查费用也能够得到节省。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场地环境污染修复工作、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不断科学规范化,相关单位需要严格依据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污染场地现场调查监测。目前的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大大简化了人工投入、设备成本,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样,监测单位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研发新型的检测技术,进行更多的现场探索实践,最终促进环境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鹏飞,仇雁翎,周仰原,等.杭州某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及风险评价[J].云南化工,2018,45.
        [2]周小燕.污染场地调查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209.
        [3]蒋旭.重金属在浅层土壤中的迁移与富集规律研究[A].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8.
        [4]城市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研究[J].许天啸,王蕾.山东化工.2017
        [5]污染场地现场调查与监测模式研究[J].范瑞,周永章.生态经济.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