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当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各种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多。地下水资源是大多数行业都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是,不合理的开采以及破坏都会导致地下水的运动以及水文地质发生转变,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这种情况进行改善,那么就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水文地质因素;地质灾害;影响
引言
现阶段,我国是世界上受地质灾害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在所有的地质灾害中,水文地质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十分常见,对人们的影响巨大。水文地质因素能够引起诸如砂土液化、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文章以此为背景,就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提供参考。
1.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1.1砂土液化引发地质灾害
砂土液化指的是砂土由于地震作用力,其中的疏松粉充满水分,细砂土被破坏,表现为液化形式。震荡后,含有水分的砂土会更加紧密,层层压力导致砂土内空隙水压升高。在地震周期运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砂土内的孔隙水压力就会达到高值,这就会使大量颗粒物悬浮,呈现液态。地质条件不同,砂土液化发生程度也存在差异,进而对地质产生破坏。有些地方沉积颗粒物粗,其中的水压随土层增加而上升,一旦其水压超过覆盖压,带有沙粒的地下水就会涌出地表,这种现象会破坏地质结构,其一般发生在盆地地形中。
1.2地基变形引发地质灾害
建筑施工和地质开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地基变形现象,影响施工作业。建筑工程地基一般处于软土层之上,就地质结构层次构成而言,软土层本身稳定性不强,破坏地质工程。同时,软土具有触变特性,且极易受到地下水运动影响,强度下降后会变为稀释状态。在承压初期,极易在地基中出现压力大的空隙水柱,周边会受到明显的挤压现象,不断挤压后,某处较低位置可能会突破土层压力,形成水柱,其水量会逐渐下降。地下水运动使得地基空隙水位变化,进而导致地基形变,使地基倾斜,地基的强度会下降,破坏软土排水构造,发生剪切变形现象,对基层施工十分不利。
1.3岩溶塌陷引发地质灾害
岩溶塌陷属于常见地质灾害,其形成条件比较特殊。溶洞形状为开口型,且内部岩石成分多为碳酸盐,岩石上层覆盖土壤较为疏松。岩石下层水流动力会破坏岩石,长期的水流动力会使溶洞的底部结构被破坏,进而使岩石地层结构本身的稳固性降低,承重力下降,最终形成塌陷。熔岩塌陷一般出现在陡河地带,这是由于这些区域沉积岩层本身的厚度不高,岩石埋藏不深,且长期受到地下水冲刷极易出现塌陷灾害。
1.4地面沉降引发地质灾害
水文地质变化可能会出现地面沉陷现象。实际生活中,由于大量地下水被开采,使得地面发生沉降现象。人类的生产活动需要大量的矿产、油气和水资源,这些过度开发都会导致地面出现沉降现象。这是由于地下深层填充物被掏空,无法支撑上层物质,地表土层就会发生下沉,占据原有资源空间。地下沉降现象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人类破坏导致地面发生大面积的沉降。而人类大量开采地下资源导致地下物质结构发生变化,地下水运动补充不足,无法维持平衡,出现地面沉降,地面沉降会破坏地面建筑物。
2.水文地质灾害的解决方案
2.1机制创新
地方政府部门要抓好管理机制创新,制订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方案,建立高科技施工队伍。
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做好生态环境的防治工作。政府要加强对资源开发的管理和控制,实施有偿发展,对矿产开发企业发挥一定的约束作用,防止破坏性开发和过度开发。
2.2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对水文地质情况的改变
水文地质情况的转变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因此,为了防止水文地质发生大的改变,就必须尽可能地消除人为因素的破坏。具体的做法分别有:第一,加强绿化,提高地面上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植物可以挡风沙、固水土,对于保护地表以及地下水文地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工业生产的污水禁止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必须要经过净化处理之后再排放到专门的地方。污水对于地下水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如果长期受到污水、废水的侵染,地下水系统以及水文地质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那么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就会直线上升。第三,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安排建筑物的建设。如果建筑工程的规模非常大,那么建筑企业就必须要选择最为合适的地方来作为地基的建设,工程建设设计方案要尽可能地优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该地区水文地质情况的破坏。
2.3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实时地检测
相关单位对水文地质以及地下水进行保护时,一定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力度,实现对水文地质情况的实时检测,这样出现问题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迅速地采取补救措施,避免较大地质灾害的出现。比如说,我国某些城市会有阴雨季节,在雨水较多的时候,相关单位就要全天候地对地下水位线进行检测,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这样才能避免地质灾害造成过大的损失。相关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然后在实际的水文保护工作中严格地遵守该制度,确保监督管理能够全面地覆盖每一项工作。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监督管理并不仅仅是针对水文地质保护工作本身,监管人员也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工作人员在履行自身职责的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这样才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水文地质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那么地质灾害就可以得到有效地防治。
2.4合理开采和使用自然资源
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并且我国具备众多农业生产的地区,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地下水资源对农业灌溉十分重要。但是过度使用和开采会造成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短缺,影响水文地质。不仅仅是水资源应当合理使用,人类社会中对资源的开采均应当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关部门应针对资源开采做出一定的标准和惩处措施,严格控制资源的利用,保证区域内的水文地质不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当人类社会中对资源的开采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应当进行适当的补救措施,对地下空间进行合理填补,注入人工湖。尽最大可能保证水文地质不受影响,降低水文地质的改变情况,减少因为地质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减少对人们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影响。适当开采资源是具有一定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的行为,但是盲目开采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同時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和整合方式,降低资源开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促进我国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水文地质因素往往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首要问题,只有科学收集水文地质信息,并且制定系统化应对预案,才能有效解决各种地质灾害问题。同时,要注重制定科学完善的防治措施和应对方案,一旦出现灾害问题,就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汪永胜,王建斌,范增顺.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J/OL].世界有色金属,2018(22):255+257[2019-03-19].
[2]任敬存,刘占宁.分析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低碳世界,2018,9(01):72-73.
[3]张江.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1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