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老城区排水管网污水零直排的思考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8期   作者:王中谷
[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规划中对于排水管网的规划重视程度日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规划中对于排水管网的规划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抗洪防涝以及水体污染防治中,城市的排水管网规划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很多城市中的老城区的城市排水管网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网需求,本文通过对老城区排水管网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污水零直排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也就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把“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机统一起来,是温州浙南产业集聚区人民的共同需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是“五水共治”的总抓手,是截污纳管的升级版,是网格化推进污水治理的关键举措,“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激发温州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关键词:老城区;排水管网;现状;污水零直排
        随着当前社会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同时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配套设施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目前的老旧城区大多存在以下问题:①老城区住宅区源头雨污合流,其内部排水系统不完善,部分污废水通过地面漫流或直接倾倒进入合流管系统;②部分较新住宅区及其他公建室外雨污系统均已分两套设置,但建筑内部存在雨污不分的情况,阳台废水与屋面雨水合用一条排水立管,直接进入雨水系统,且区间雨污管存在大量的错接、混接现象;③沿街店面餐饮废水、菜场废水入河严重;④已建管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管道病害。
        1 老城区排水管网现状
        1.1 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
        传统的老城区排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由于早期对于排水标准要求不够严格,导致大多数的老城区排水呈现出雨污合流的情况。而雨污合流的情况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雨污合流,另一种是局部雨污合流。完全雨污合流是收集的雨污水共用同一套排水管网系统,经过污水处理厂进行相关处理后将排放至自然水体。完全雨污合流为了保证管道的畅通,需要管道拥有较强的通水性能,否则很容易形成内涝。局部污水河流是大量污水以及少量雨水混合通过同一排水管网,而部分未能收集的雨水会转而深入地下或者河流中,河中也会排放未经收集的污水。管网未实现完全雨污分流,受雨季影响,雨污混合水量增加,超出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能力,将出现部分雨污水无法处置而直接外排,影响河流环境质量的情况。污水处理厂高水位运行会造成管网严重淤积,降低管网有效通水能力,增加管网的清淤难度及危险性及维护成本。
        1.2 管网系统不完善
        在进行老城区的管网建设时,没有和城市建设发展进行一定的结合,其中部分的雨水通过漫流散排或者是明沟排入河中,使雨水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同时由于未对污水进行处理,排入河中也影响了河中的水质环境。源头雨、污水管合流,雨天大量雨水进入污水管道,超出污水管道承受能力,造成污水外溢。
        1.3 排水管管径偏小
        国民生活的大幅度提高,导致国民的用水量也相应增长,直接导致了较高的生活污水排放量。老城区中的排水管道难以达到当今的污水排放量的标准,特别是雨污合流管道。城市中的各类建筑和道路也有所增加,地表的硬度增加,相比于早期的雨水地表径流系数,如今有了一定的增长,一些老城区的雨水地表径流系数在0.8~0.9之间,早期在进行传统的排水管道建设的过程中,其设计标准比目前的流量要小很多,传统的排水管道设计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的排水需求。
        1.4 管道施工工艺不到位
        经过部分老城区现场踏勘,发现在一些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将管道直接砌筑到检查井砖砌体中,未按《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要求设置中介层和过渡区。部分管道管基设计中心角范围内的压实由于沟槽宽度有限、压实方法有限、有效的压实工具缺乏,导致关键部位压实指标无法达到要求,影响管土共同作用使得管道变形量大。
        1.5 截污纳管无法根治
        经过部分老城区现场踏勘,发现以下部分问题:污水系统不够完善,污水源头未纳入污水管道;雨污水仍旧有混接和混流;污水管网有破损,有的丧失输送污水的功能;截流井设计未到位,堰高不合理等,出现雨水倒灌。


        1.6 管道病害
        老城区管网不同时期建设的管道其标准和质量差别较大,特别是早期的砼污水管道沉降、破损、渗漏、腐蚀较为严重,近期建成管网大多采用PE等化学管材,但仍部分存在变形、破损等问题;
        2 老城区城市排水管网“污水零直排区”
        明确推进以截污纳管、源头管控为重点,有效解决“反复治、治反复”问题,切实巩固“最后一米”纳管工作成果,实施源头精细化治水,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实现“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的目标和“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排水全许可、运维全长效、区域全治理”的理念。
        2.1 选择合适的排水体制
        雨污分流的排水方式相比于传统的雨污合流排水来说具有较为明显的优点,如果设计地区地势较为平坦、离污水处理厂较远或地下管线简单的情况下,要综合考虑排水体制的选择,通过使用两套或多套排水管线,实现对于污水、雨水的收集工作后,处理达标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在雨污分流制的排水体系中对于污水的收集有着较高的要求标准,对应的污水系统要完整有效。可以通过原有的沟渠对雨水进行处理,为了较少雨水污染可以通过在明渠上加盖板的方式进行处理。同时在新建雨水管线的过程中,要根据地下管线的实际分布,对其管位和管径进行选择,在满足排水管道坡度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土方的开挖。为了保证日后排放的快捷有效,主干管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临近河流,沿河支管在设计上往往在绿化带、慢车带附近,为了保证管道不被地面较大荷载所影响,要避免管道安置于相应的狭窄道路或是快车道当中,且要确保新管道和原有管道的正常连接。
        2.2 源头控制
        针对现状雨污合流、错接混接现象,进行雨污混流梳理,从管道上游梳理,从源头实现雨水进入雨水管道,污水进入污水管道,最终实现雨污分流。
        小区建筑立面有雨水立管和污水立管两条完善排水系统,现状建筑雨污立管末端接入小区内排水主管时存在混接和错接现象,现状建筑内一处污水通过横支管接入雨水管导致雨水管合流,本次不新建雨水立管,将错接的污水横支管接入污水立管,实现雨污分流。
        梳理雨污系统,构建起脉络清晰的雨污水管网(一雨一污主管),通过对区间内部排水系统的改造,避免区间污水通过雨水管进入河道及市政雨水系统。对存在病害的管道进行开挖修复。
        3 结束语
        随着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早期传统的排水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排水的需要,近年来管网的各类问题引起老旧城区内涝的产生和污水处理厂运行不佳,使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老城区排水管道的问题分析,给出了针对性的排水管网污水零直排的整治思路,“污水零直排区”是“五水共治”的总抓手,是截污纳管的升级版,是网格化推进污水治理的关键举措,对于类似的老旧城区管网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相关的研究人员也要不断与实践相结合,使城市的管网改造工作日渐成熟,保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改造。
        参考文献:
        [1]高小平.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对策与思考[J].中国给水排水,2015,31(10):16-20.
        [2]卜秋平.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99-100.
        [3]宋宜嘉,梅凯,王先明.我国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思考与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20(1):63-64.
        [4]李瑞成,王吉宁.老城区排污管网改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给水排水,2008,24(12):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