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城市水土流失将严重破坏城市景观,并导致城市排水管道阻塞,影响城市江湖水质,严重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因此,在当前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对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关注,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以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措施
一、城市水土流失的内涵和特点
1.1 城市水土流失的内涵
传统的水土流失是指在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以往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农村山区,但随着城镇的迅猛发展,被忽略的城市水土流失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城市水土流失与传统水土流失具有相同的发生过程,但在外营力、侵蚀源、发生范围等表现上又有所区别。总结以往城市水土流失概念,其内涵可概括为:城市建设过程中,发生在城市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由城市开发建设活动引发的人为水土流失。
1.2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
城市水土流失作为一项新兴事物,是由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具有区别于传统水土流失的特点:(1)城市水土流失不是陆地表面土壤受到侵蚀,而是建筑业和工业产生的弃土弃渣和工业废料以及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形成的侵蚀源、流失源,组成物质复杂繁多,除了经受水、风等外营力的作用,还受到废弃物的搬运与倾倒等人为的外营力,使得水土流失形式多样化;(2)开发建设中的施工严重破坏地表覆盖物,机械化作业对地貌扰动强度大,而城市化也大大减少了植被的覆盖,地面混凝土化使得降雨无法渗入,这一切都降低了环境对水土流失的阻抗,使得水土流失强度加大。
二、导致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
2.1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不够重视
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各级政府都必须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展开,同时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配合。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比较淡薄,在城市基础建设是更加重视追求城市的经济利益,很容易导致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城市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除此之外,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影响水土保持工作的规范性以及有序性。
2.2城市基础建设过度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这导致城市土地开垦规模越来越大。在土地开垦过程中忽视对原有水土体系的保护,影响原有水土保持设施,会加重城市水土流失情况。再加上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房地产开发项目,改变了城市原本的布局以及地形,也会导致城市水土流失情况加剧。
2.3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
在对城市土地进行规划利用的过程中,很多城市都是以建设用地、居住用地以及公共设施用地为主,而忽视了对城市绿地进行合理规划。并且城市的用地硬化程度比较高,在降水时会导致地表径流遇到孔洞以及裂缝出现下泄而侵蚀硬化土地,很容易造成地面塌陷问题。除此之外,在城市的日常运行过程中,对地下水的过度利用也可能会导致城市地面沉降,增加地质以及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
2.4城市垃圾、废弃物污染严重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再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导致生活垃圾出现乱摆乱放的问题。并且工厂也没有根据我国的废水排放标准排放污水,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意采石等问题,都会严重破坏城市的地表植被,甚至会对水源环境产生极大破坏以及污染,加剧城市水土流失的程度。
三、防治城市水土流失的保持措施
3.1科学的进行规划
由于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复杂性,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科学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一规划可以有效防治城市水土流失。降低水土流失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我们的科研人员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的长远发展目标,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原则以及功能区域划分来进行水土保持规划。因地制宜选择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确保城市生态环境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3.2加大水土保持宣传教育
现阶段,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不够重视,对水土保持的认识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没有强烈的水土保持意识。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充分利用当前新媒体平台以及各种宣传教育平台,加强城市水土流失危害的宣传,同时强化人们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了解,才能够增强人们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意识。例如,充分利用当地政府部门的宣传平台,开展“防治水土流失,促进城市长远发展”等主题活动,引导人民群众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水土保持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这样能够在极大限度上提高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
3.3加强城市植被管护
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居住环境与出行环境,针对旧城需要加快改进步伐,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需及时跟进绿化防护措施,保证改造区林草覆盖率不降低。针对新城区,需不断加强城市中居住区的绿化建设,加强管养,保持一定的林草覆盖率;针对城市中部分长期存在的废渣废土积存区,需要以改善市容市貌为目的,栽种生命力强、经济条件不高、易成活的植物;城市中市政路两旁除非因特殊原因不能种植绿化植物之外,均需要及时栽植绿化 植物,对有条件设分隔带的道路,南方多雨地区可在分隔带种植红绒球、三角梅,北方半干旱地区可栽植木槿、大叶黄杨球等观赏植物,高架桥底栽植合果芋等喜阴植物,桥墩位置栽植 爬山虎等攀援植物。不断排查城市中存在的空闲地、裸露地,结合周边实际情况及时种植适地物种,不断提高城市的林草覆盖率,同时对已经种植的植被 加强管养和维护,保证其能发挥正常的水土保持作用。
3.4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在城市水土保持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并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为了保证水土保持工作能够贯彻落实,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健全。这是保证城市水土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我国很多城市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都已经根据地方的具体特点制定了水土保持条例或者实施办法,很多地级城市也根据我国相关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定了与城市发展实际相契合的地方性法律以及规范性文件。这些法律文件都能够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在对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健全的过程中,要重视提高城市水土管理和监督队伍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在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监督的过程中,要开展严格全面的调查工作,保证能够对城市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有了解和掌握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政策法规,确保政策法规能够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导。与此同时,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方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严格落实水土保持相关制度,强化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以及验收工作。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控制人为导致的水土流失情况。
结 语:
简而言之,对于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要在充分认识水土流失危害的基础上,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然后将城市未来的总体规划与特点结合起来,将水土保持工作与水土保持意识贯穿到城市的总体建设工作中,逐步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城市水土保持长效机制,为全面提高城市水土保持效率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姓名:张成实, 性别:男,民族:汉,籍贯:辽宁省海城市, 职称:初级, 学历:大专,研究方向: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勤.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的探讨[J].四川水泥,2018(0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