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毋庸置疑,我国林业资源非常丰富,加大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国民经济稳定中的关键因素。最近几年,因为我国在防治林业病虫害方面始终依靠化学制剂的喷洒,虽然一时效果明显,但却给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埋下不良隐患,病虫害现象越来越严峻,非常不利于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开展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工作,强化生态建设,维持生态平衡,势必成为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无公害防治技术;林业病虫害;实际运用
前言:在林业建设期间,病虫害的出现会大幅度减少林木成活率,从而影响林业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所以必须强化林业建设工作,对病虫害进行无公害防治,意此来确保林木工程建设。基于此,文章对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病虫害产生的原因,最后详细研究了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仅供参考。
1无公害防治技术概述
以森林培育技术为基础,借助生物及物理防治等措施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提升森林病虫害的抗御能力,不会侵害到病虫害天敌,也不会破坏及污染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保障林间生态平衡,对病虫害进行持久控制,确保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即无公害防治技术。依据相关研究表明,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可大幅度降低病虫害对林业的影响程度,进而保障林业经济的飞速发展。
2导致林业病虫害出现的主要原因分析
首先,在进行林业建设过程中,人工林通常具有较为单一的生态结构,疾病防御能力和自身修复能力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在树木具体生长过程中外界环境很容易对其造成干扰。在林业面积高速增长的同时,病虫害发生概率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进而为当地林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程度的不利影响。其次,在我国林业经济具体建设过程中,木材生产是其最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消耗大量木材,天然林具有较为严重的砍伐破坏状况,进而严重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与此同时,林业建设过程中治理病虫害时,治理难度普遍较大,不仅会消耗大量物理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其防治方案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增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天然林占比过少,管理人员认识不足以及农药无节制应用。尽于此,相关部门需要高度认识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防治办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而有效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
3林木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
3.1对林业保护工作进行不断加强
人工林没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天然林有,在抗病虫害方面,天然林要强于人工林,注重保护天然林是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工作中最关键的内容,它能大幅度降低我国林业病虫害的产生概率及范围。在保护林业方面应根据林木特征及生长日期实施科学的砍伐,杜绝滥砍滥伐高效融合森林培育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改造、对濒死木进行救治,以免病虫害蔓延,提升森林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3.2对林业检疫工作进行不断加强
依据相关调查研究可知,我国很多地方存在树种及林种单一的情况,所以会导致病虫害问题频繁发生。对此,林业管理部门应将自身的职能和作用全面发挥出来,对林业检疫工作进行不断加强,并积极引进新型林业检疫技术。对于那些已出现病虫害的林区,应将隔离工作做好,以免出现病虫害蔓延问题。与此同时,还应申请财政支持,加大投资力度,对林区检疫工作的通信设施及网络设施进行不断完善,进一步监督管理林业检疫部门,构建完善的病虫害检测体系,提升林业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3.3科学监测及预报病虫害情况
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调查,以便于及时准确地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加强对监测预报技术的学习和引进,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覆盖整个地区的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动态;通过长期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建立起相关数据库,不断积累信息资料,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监测工作。
3.4对营林规划进行科学改进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病虫害繁殖条件及存活条件进行控制能从根源上消灭病虫害,从而对林业病虫害现象的出现进行有效避免。
所以,在营林造林期间,需要科学地选择营林树种,对混交林进行科学构造,运用不同树种间存在的生物联系对病虫害蔓延现象进行控制,使林业更具抗御病虫害的能力。针对森林生态系统,树种多样性可以将虫源数量降低,保障林业建设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健康性。在实际营林建设期间,还需对林业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保障相关人员在进行实际工作时可以有效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从而保障林业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以便进一步提升林业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5生物防治技术
3.5.1微生物防治技术
运用细菌、抗生菌、真菌以及病毒来防治林业病虫害,即微生物防治技术,如:针对马尾松毛虫以及天牛,可以采用真菌中的白僵菌,因为它能在很多昆虫体上寄生,其效果非常明显;针对多种林业害虫等,可以采用细菌中苏云金杆菌的各种变种制剂,其效果也非常明显。
3.5.2天敌昆虫防治技术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对天敌昆虫进行保护和利用是其中最关键的方式,主要采用移植、助迁以及引进等方式来增加天敌种群,在对害虫密度的控制上,对天敌昆虫进行保护和利用的方式是不可取代的。
3.5.3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生物农药来源于生物,属于天然农药,在一定程度上能保障公众安全,同时能控制特定的病虫害,存在于自然界中,资源充裕,很多生物农药无毒副作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残留情况极少,选择较多,不会侵犯害虫天敌。对生物农药防治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并使用,是确保安全生产、降低污染程度、无公害防治的关键途径。
3.6物理法
3.6.1物理机械防治
捕杀,捕杀主要包含的内容有:铗鼠、蛹茧、卵块摘除,或者对幼虫及成虫实施人工捕杀。阻隔,阻隔主要包含扎塑料布、捆毒绳以及上胶环等,对害虫进行阻隔,以免其上树为害。例如:春季幼虫上树之前,可将采用除虫菊酯等药剂制成的毒绳捆绑在树干上,或采用除虫菊酯等药剂在涂树干上,以此来对上树的幼虫进行毒杀。高温处理,在烈日下暴晒林木种子,是杀死害虫及病原菌的高效途径。树干涂白,在秋季与冬季,将采用生石灰、食盐以及水等制成的白涂剂涂在树干底部1.2-1.5米的位置(至下而上),进而阻隔害虫产卵,对其进行杀菌消毒,与此同时,还可起到防日灼的作用。
3.6.2诱杀
最常见的诱杀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毒饵诱杀,另一种是灯光诱杀。毒饵诱杀,将食物做成毒饵或诱饵。例如采用90%敌百虫以及麦麸、饼肥等(煮至半熟或炒香)做成毒饵,在傍晚,将制成的毒饵撒入苗木根部周围,可对蝼蛄、地老虎进行诱杀,效果非常明显。灯光诱杀,依据各种害虫成虫的趋光性特征,使用黑光灯、高压灭虫电网、篝火等在成虫发生期进行诱杀,诱杀效果也十分明显。
结语
总之,将无公害防治技术运用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可提升林业病虫害抵御能力,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因此相关部门须对其进行高度重视,不断完善无公害防治体系,提升综合防治效率,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积德.青海省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对策措施[J].科技信息,2010,(04)
[2]滑莎.论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4):250.
[3]张秀娟.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有效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6(5):54.
[4]杜林娟.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7(17):143.
[5]李秀臣.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3):278.
[6]崔建军.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农业,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