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要点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8期   作者:许后胜
[导读] 公园绿地建设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的公园绿地,

        摘要:公园绿地建设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的公园绿地,能够使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城市特色更加鲜明。公园绿地面积也是评判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标准,基于此,本文就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要点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公园绿地;城市;规划设计

        引言:创设宜居城市,规划城市公园绿地,要求把规划设计作为一个整体。公园绿地应具备生态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以及游憩功能。进行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意在为城市增添活力,把城市构建成有机的城市生态系统,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城市生活空间。
一、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作用
        我国是具有14亿人口的人口大国,为解决人民居住问题,国家大力开展城市建设,圈地造楼。使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面临着土地短缺,城市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正在加大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有助于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有助于美化城市市形象,改善居住环境、有助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公共服务,是城市规划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要点
        规划城市公园绿地对改善城市宜居水平和保护生态系统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时,要对规划要点进行合理把控,盲目兴建公园绿地,不仅不能为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做出贡献,还很可能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负担。
(一)城市公园绿地的分类
        根据城市规模的不同,公园绿地的功能与位置不同,一般将城市公园绿地分为五大类,即综合公园、带状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和街旁绿地。其中,综合公园、带状公园和专类公园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市民,一般建设面积也会相应较大;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目的在于填充大型公园服务不到的地区[1]。
(二)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原则
        城市公园绿地泛指面向公众开放,可供市民进行游憩、娱乐等活动的场所,是具有生态、美化、防灾等多重作用的城市绿地,能够直观反映城市的环境水平并从侧面反映市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1.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要符合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活理念的具象载体,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条件,合理规划各类公园绿地的地址与布局,建造具有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公园绿地。一般城市公园绿地要以综合公园为主,以带状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和街旁绿地为辅,形成一个主次分明、结构鲜明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
        2.城市公园绿地要突出生态属性
        城市公园绿地是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桥梁,在规划设计时要着重注意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属性,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
        3.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要相对完善
        城市公园绿地是供市民游憩、休闲的场所,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其功能的设置,尽量完善其各种功能,以满足所有市民的生活需求。
        4.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范围要足够广泛
        一座城市不能只有一座公园绿地,在规划设计时,还要确定每个公园绿地的辐射范围,合理设置,确保公园绿地的服务范围能够覆盖整个城市,让所有市民都能享受到公园绿地带来的便利。
(三)公园绿地服务范围规划
        为了使城市公园绿地能够覆盖到整个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能够提供给所有市民,在规划设计时,要明确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的服务范围。一般来说,综合公园的服务能够辐射到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带状公园因规格不同可服务周围五百米到一千米的范围内的市民;社区公园和专类公园服务半径为500米;街旁绿地服务范围较小,只涉及周边三百米范围内的市民群体。了解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的服务范围,把不同公园绿地分配到城市的不同地区,来保证所有市民都能在居住地附近享受到公园绿地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公园绿地规划重点
        规划城市公园绿地要注重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也要注意利用公园绿地的功能性来解决城市的生态问题。


        1.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特征
        公园绿地是城市排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规划时,要充分利用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提高绿地的排水能力,关注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等指标。例如,老旧小区可以利用小区内部的花坛和绿地等设置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城市交通要道可以建设带状公园或者街旁绿地,将绿化带、树池等原有生态设施利用起来,为旧设施赋予新的活力。另外,还可以把小区内的雨水排水管线接入到附近的社区公园中,来解决小区的一部分排水问题[2]。
        2.突出城市公园绿地的统一与整合
        城市公园绿地合理规划建设有利于美化城市环境。在规划时,要注重城市内不同公园绿地在建筑、景观上的风格统一,从而加强各公园绿地间的联系,使其整个成一个整体,代表着城市的风格与风情。
        3.突出城市公园绿地的丰富与平衡
        城市公园绿地要兼具美观与功能,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功能区域与环境生态美化区域的比例,在丰富不同公园绿地主题的同时达到一种平衡,产生和谐的美感,使城市公园绿地形成体系。
        4.令城市公园绿地展现城市的时代风貌
        城市公园绿地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新时代,建设城市公园绿地更要把其作为城市的精神象征,要体现地标性的特点。例如,可以结合现代人民的审美,在公园绿地中设置一些具有城市特点和精神风貌的雕塑作品,使公园绿地富有艺术气息,令其具有永久保留的价值,不断吸引市民甚至是外地游客来到公园绿地,欣赏评价。
        5.突出城市公园绿地的文化特征
        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主题要符合当地的文化特征。我国人文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规划设计城市公园绿地时要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把公园绿地内的景观设施赋予文化含义,为公园绿地带来更高的观赏价值。
        6.“见缝插绿”,提高城市公园绿地覆盖率
        不少城市由于人口较多,城市发展历史较长,城区内各类建筑较为紧密,很难有大面积空地来规划成为公园绿地。为提高城市的生态宜居性,设计者便要“见缝插绿”,在城市动迁区争取建造小型公园绿地。另外,还可以运用3D城建技术,进行垂直绿化建设,在一些建筑顶部建设公园绿地,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五)公园绿地的防灾体系规划
        城市公园绿地一方面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人们休闲、娱乐带来便利,给市民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城市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中,必须要关注公园绿地的防灾功能,使公园绿地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    首先,要明确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的在防灾工作中的承受范围,不同规模、建造年限的公园绿地在主要避灾功能上有一定的区别,大型公园绿地要设置在人员更加密集的区域;其次,在规划设计中要保证公园绿地在作为防灾场所时具备安全性、可达性和适用性。公园绿地建设区域的地质结构要相对稳定,不能有崩塌、滑坡或容易被洪水淹没等危险,而且公园绿地要远离高楼建筑、化工厂及危险品仓库等,避免市民避难时受到次生灾害的影响。并且公园绿地要与防灾避难通道直接相连,在发生灾难时保证市民第一时间能够到达公园绿地;最后,公园绿地中的绿化植被要选植防火品种,例如:大叶黄杨、枇杷、海桐、臭椿、石楠是我国一级防火树种,冬青、柿树、樟树、黄柏等是我国二级防火树种,在提升公园绿地的防火能力时可以优先选取种植[3]。
总结: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兴建城市公园绿地,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有利于促进市民的身心健康,降低城市的设施运营成本。在实际设计时,要着重把握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要点,进而提升公园绿地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与生态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浩曦.海绵城市的公园体系生态规划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3):178-179+181.
[2]韦生庭,卢山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及设计要点研究[J].民营科技,2018(02):182.
[3]徐洁,洪杰.城市公园绿地综合防灾规划建设的原则和要点——以苏州市桐泾公园为例[J].城乡建设,2019(11):32-34.
作者简介:许后胜 (1981-),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