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房地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在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愈显重要,科学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是取得良好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建设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投资控制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才能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使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取得最佳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字: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前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取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降低工程成本就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渠道。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提出的“全面造价管理”这一全新的理念,工程造价管理学界将工程建设中的造价管理理论与先进管理手段都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一理念还基于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完善的计价规则的广泛应用。建筑工程造价在我国长久存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严重困扰着建筑工程投资效益管理。通过研究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工程造价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为优化资金使用,降低投资成本,合理使用人力、财力、物力,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忽视前期工程的造价控制。
长期以来,建设单位普遍忽视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是把重点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价款。企业对工程造价管理及其管理人员的作用重视不够,忽略了前期工作阶段作为投资控制基础的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的作用,因此,造成了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
1.2不重视成本控制管理。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成本控制管理不到位,不能切实地将经济问题与技术问题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没有尽早发现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待工程竣工时才发现经济问题,已无法弥补。在施工过程中只重视技术、生产,不重视成本的节约,不能将优化技术方案、改进施工工艺降低建设成本列入到生产管理过程中来。技术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互不通气,造成成本的人为不可控制状态。
1.3工程造价控制各环节相互脱节。
? 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工程结算价分别由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各自管理,互相脱节,没有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企业的报价管理人员与项目的经营管理人员工作沟通不够,大多数的企业报价管理人员和项目上的经营管理人员是分开的,管理环节上存在漏洞,投标人员的投标思想没有制度来保证准确无误地传递给施工现场的经营管理人员,迫使投标者与施工管理者只能依据社会平均水平这一标准来完成各自的工作。
1.4缺乏对已完工程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评价体系。
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导致企业无法形成适合本企业的报价体系,这就是对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珍贵的经济技术数据随着建筑物的完成而消失。由此,企业失去了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此方面的管理上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
二、控制工程造价管理有效对策
2.1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设计阶段是有效控制造价的关键环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是项目建设提高效益、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的重要保证。由于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通常可达60%~70%左右,因此,抓住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就抓住了造价控制的核心。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管理有利进行控制的情况主要是对工程设计方案开展公开而公正的招投标,通过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详尽论证优选,并请专家综合评审,确保设计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和有利于有效控制投资额的优良方案中标。设计方案选定后,在设计实施阶段应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即按照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再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并将投资限额分解到各专业,使各专业在保证达到工程要求的前提下,按分配造价限额进行设计。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通过招投标,业主可以择优选择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这对项目投资乃至质量、进度的控制(即工程中的“三控”)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项目招标过程中要做好造价控制。在招标过程中控制造价,业主方应注意与加强以下几点:(1)招标工作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诚信的原则。招标前,应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2)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造价管理人员应收集、积累、筛选、分析和总结各类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进行鉴别、预测、分析、评价,然后编制招标文件。对招标文件中涉及费用的条款要反复推敲,尽量做到“知己知彼”,以利于日后的造价控制。(3)严格报价评审,合理低价者中标。对于造价的控制一般采用经过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合理低价法为主。目前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与合理低价中标,但作为业主方应杜绝一味寻求绝对低价中标,以避免投标单位以低于成本价恶意竞争。
2.2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就是要在施工的过程中按合同控制价款。工程合同价的变更主要为工程变更和签证。每一个项目都或多或少有变更和签证发生,因此,控制合同价必须控制工程变更和签证。
首先,严把工程变更关。在施工过程中引起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粗糙,造成工程施工时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一致,市场供应的材料、设备与设计规格不一致。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变更关。造价管理人员应对多个变更方案从质量、工期、造价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推荐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严防通过变更设计扩大投资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使工程结算造价大幅提高。在施工过程中对变更应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 其次,严把现场签证关。
对于工程签证,应建立技术经济签证制度,对工程量大或单价高的签证事项,在签证实施前要求施工方以书面报告形式通知造价管理人员,造价管理人员通过计算相关费用的增减,上报主管项目经理审核、备案;在施工方完成签证的工程内容后,造价管理人员应再对实际发生的内容、施工范围、实物工程量、签证价位进行审核确认,及时把握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严格控制工程变更造价。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师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监督施工单位按图纸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换、现场签证、额外用工等预算外费用的发生。对于必需的签证应做到先算账,后花钱,这样才能随时掌握项目费用的数额。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和监理工程师要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各种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以减少结算中扯皮给工程结算带来麻烦。此外,造价管理人员应积极促进施工单位改进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这也是有效控制施工投资的重要一面。
2.3竣工结算审核的造价管理
工程竣工结算指施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验收合格后,向发包单位进行最终工程价款结算。经审查核定的竣工决算是核定工程造价的依据,因此,应十分重视结算的审核把关。工程结算是项目建设的最后阶段,也是一个事后控制过程,关系到建设方、施工方巨大的经济利益,根据一些造价人员的经验看,建安工程结算核减资金往往占送审结算资金额的8%以上,个别项目核减数达30%~50%。可见,加强竣工结算的审核把关,是控制投资的最后一道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建筑业普遍存在工程定额执行不严、合同管理不健全等现象,造成竣工结算存在一些常见问题,诸如利用合同开口或其他漏洞高估多算;利用隐蔽工程多补签隐蔽工程量;不认真执行规定的定额,随意高套;对材料价格随意调差;等等,上述现象既与发包合同、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等项工作中的疏漏乃至错误有关,也与施工单位担心工程款拖欠或顾虑结算审计太紧而有意多报有关。所以,我们在竣工结算审核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在工程竣工结算中,审核人员应坚持按合同办事,对工程外费用严格控制。对未按施工图纸要求完成的工程量及未按签证施工的项目费用一律给予扣减;对于合同条款明确包含的费用及属于施工企业风险费用的部分、未执行合同条款的违约金等一律核减。
其次,严格审核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工程量的审核应根据施工合同的约定,对施工过程中所发生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进行审核,按规定要求计算。审核中应注意施工企业报送的结算书中项目单价及分项的正确性,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分析。
最后,严格执行投标单价。对使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工程结算,投标人的综合单价是一次包死的,结算时对所发生的工程变更和签证单价要严格执行投标单价,对于因建设单位的原因和清单的漏项及计算误差应按计价规则规定和合同约定予以调整。
由于建设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人财物消耗大,考虑到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等因素,一旦决策失误,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合理确定造价,必须在建设全过程,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按照建设程序进行多次计价,以充分体现造价的合理性。
三、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应注意的要点
3.1工程造价控制重点应转移到项目建设的前期,即转移到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关键在于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关键在于设计。据有关专家分析:建筑设计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工程的影响分别达75%~95%、35%~75%、5%~35%;而在施工阶段,通过优化组织施工设计,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所以应该把重点转移到设计阶段,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推行“限额设计”方法。要自觉地把价值工程运用到具体的设计中去,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在工程设计发包中采用招投标方式。这是被实践证明的有效途径,它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准确地说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这种“限额设计”能有效地控制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为使“限额设计”达到预期目的,应该做到参与设计人员必须是有经验懂技术经济的设计师。他们设计的成果必须实用、先进而且造价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另一方面是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因为设计成果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能确定下来,所以多方案比较是衡量其实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
3.3做好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1)编制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前,施工企业要结合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自身的机械设备、施工经验、管理水平和技术规范验收标准,编制一套切实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该施工方案是工程实施的行动纲领。(2)做好技术人员、材料人员、机械人员的沟通与配合。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材料人员和机械人员要密切配合,互相了解,以经营管理为核心,以节约成本为目的。(3)做好工程竣工结算。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变化中的工程造价要求我们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对于工程建设中决策、设计、施工以及竣工中的每一阶段的造价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制度,严防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而导致资金的白白流失,将可利用的各项资源全部服务与工程的建设,使之最优化以达到工程目标所需的经济效益并符合国家的要求。因此要将工程造价的侧重点放在设计这一决定性的阶段上来,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严防“三超”现象,也就是严格控制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房地产开发商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要有效的发挥自己监督作用,特别是聘请负责人的第三方对工程建设工程中发生的各项事宜进行监管,同时还要关注市场动态,对工程建设中的一些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来确保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刘伊生,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2009
[2] 商丽萍,建设工程经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美)亨利·马尔科姆·斯坦纳(Henry Malcolm Steiner)著;张芳等译 工程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 成虎 工程项目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柯洪,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