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火电项目建设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施工单位为了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保证施工关键节点工期,大量投入塔机、门吊、履带起重机等大型起重机械设备,造成在同一施工现场大型起重机械的布置密度不断加大, 各起重机械之间的安全距离难以符合安全要求,稍有不慎,极易引起相互间的碰撞,给施工现场安全带来隐患。
[关键词]火电项目 施工现场 起重机械 碰撞
1 起重机安全距离的相关规定
1)GB5144-2006《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中的第 10.5 条规定:“两台塔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低位塔机的起重臂端部与另一台塔机的塔身之间至少有2m的距离;处于高位塔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吊钩升至最高点或平衡重的最低部位)与低位塔机中处于最高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m”。
2)DL5009.1-2014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中除上述规定外,还在 10.2.3 条中规定:“两台起重机在同一轨道上以及在两条平行或交叉的轨道上进行作业时,两机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吊物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3m”。
3)《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 166 号)中第二十三条规定:“依法发包给两个及两个以上施工单位的工程,不同施工单位在同一施工现场使用多台塔式起重机作业时,建设单位应当协调组织制定防止塔式起重机相互碰撞的安全措施”。
4 )其它还有如JGJ 33-20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中第 4.4.25 条、GB 50278-2010《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第 2.0.1 条、JG/T 100-1999 《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规程》中第 5.3.5 条也有与上述要求相类似的规定。
2 大型起重机械防碰撞措施
1)使用防碰撞装置 在施工现场起重机的安全距离满足不了上述法规、规程的要求时, 为了防止设备相互间的碰撞,有些现场采用了一些防碰撞装置来保证使用安全,如安全尺、行程开关或红外线、激光等光线式防碰装置等,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此类安全装置的作用有限, 仅限于门式起重机或相对位置固定的平臂式塔机之间。
2)制订周密的防碰撞方案 对于大多数的火电施工现场,在同一区域布置的起重机种类较多,除平臂式塔机之外,还有动臂式塔机、履带式起重机、各种门式起重机等等,它们的位置大多不固定,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仅仅依靠这些防碰撞装置已不能保证这些设备的安全使用。另外, 由于设备分属多家施工单位,施工时存在如何相互避让的协调问题。因此,除了使用上述提到的一些安全装置外,制订一个详尽、周密的防碰撞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保障这些集中布置的大型起重机械安全运行的前提,也是各设备互不干扰、高效使用、合理避让、相互协同施工的基础。
3 编制防碰撞方案的注意事项
由于现场情况不同,防碰撞的重点也不同, 所以各施工现场的防碰撞方案不尽相同,但至少应明确以下事项。
1)工程概况 简要介绍现场工程情况、环境情况以及在方案中涉及到的参与施工的单位及其施工区域。
2)大型机械布置情况 逐台详细说明在同一现场施工可能发生碰撞的各大型机械情况,主要说清楚各起重机的型号规格、安装工况、所在位置和作业范围,最好附图说明。
例如,某现场布置的一台 DBQ4000tm 塔机说明如下: DBQ4000tm塔机为轨道式下回转动臂式塔机,轨道轨距 12m,机台高度11.41m、主臂长度69.2m, 副臂长度 30m,塔机机台回转半径 11.5m,工作幅度 25m-38m,起重臂铰点高度 11.41m_108. 67m,布置在 2# 锅炉K1-K2 柱间,以K2 柱轴为轨道中心(也即塔机的回转中心),行走范围是从主厂房 12 轴一直延伸至锅炉组合场 50m。
3)各大型机械作业交叉情况 对上一条中提到的各机械的位置及作业范围进行分析,得出各设备间的交叉情况,一般用图示说明它们的交叉情况。
4)成立现场防碰撞协调机构 明确了现场各起重机的交叉范围后,应成立相应的防碰撞协调机构,如涉及两个及以上施工单位的,应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成立机构,任务是制订防碰撞措施,明确各相关单位的责任,建立协调联络制度。
5)建立协调联络制度 所谓协调联络制度也就是确定联系人、联系方式及协调程序。如由各施工单位对每台大型起重机指定一名固定的联系人,并且有联系方式,且不得随意更改联系人(如若更改应书面通知现场防碰撞协调机构),联系人负责执行防碰撞协调机构的命令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指挥。另外,为各起重机操作者设置专门的对讲机频率号,以避免引起误听、误操作和便于遇到突发事件时的直接指挥等。
6)规定安全工作范围 根据施工需求,为了避免碰撞,为各起重机确定一个不会发生交叉作业的安全范围,如规定好平臂式塔机的回转角度、轨道式和流动式起重机的行走范围等。起重机操作人员依据划定的安全工作范围,各自独立的运转。如果施工需要,必须跨越安全工作范围,则必须执行协调联络程序,与发生干涉的起重机采取相应的避让措施。
7)确定安全停放位置 每台设备作业完毕后,要将起重机停在非干涉区域外的安全区,打好夹轨器和铁楔,切断电源,臂杆停在顺风方向, 回转制动器松开(履带起重机回转制动器要锁定),使臂杆处于自由状态,并将吊钩起到最高位置。如因工作需要必须停在干涉区域内时,必须打紧回转制动器和进行稳钩,并在措施中明确稳钩的位置和办法。
8)安全措施 详细规定各起重机运行中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如对操作人员、指挥人员的要求,起重机的工作、停放要求等。
9)突发应急措施 根据施工现场所处的地理气候环境,制订相应的突发应急响应措施,如针对突起大风、雨雪、突然停电时的应急措施。
4 结语
制订一个详尽的防碰撞方案是保障众多机械安全运行的前提,但措施的制订必须可操作性强, 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交底,使每一位相关工作人员都掌握该设备的防碰撞和应急的相关知识,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现场施工环境的改变或起重机数量、位置的变化可能会经常发生,所以制订出的防碰撞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时根据情况的变化对其进行修订,使之更合理、更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道南.起重运输机械 [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 社,1988.
[2] 杨文渊.实用起重吊装手册 [M].上海:上海科技 出版社,1996.
[3] 樊兆馥.重型设备吊装手册(第 2 版)[M].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4] GB/T 26558-2011,桅杆式起重机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