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施工管理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8期   作者:张道德
[导读] 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极为普遍,是当前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电力服务。
        摘要:电力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源,其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电力资源,因此,电力系统必须要保持稳定、安全的运行状态,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极为普遍,是当前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电力服务。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施工管理
        1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维护中的问题分析
        1.1运行能耗较大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建设中,工作人员无法全面掌控专业的技术,在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该问题一方面影响了电力系统运行质量,另一方面也消耗了大量的电能和资源。应用自动化技术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工作稳定性明显增强,同时工程的运行效率显著提高。但现阶段仅有部分工作可实现自动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超高压自动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自动化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受到负荷点和电源点分布的影响,在远距离电源运输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该情况不仅会使电力系统运输电量无法满足城镇生活生产过程中对电力的需求,也会使企业在电力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投入较高的成本,降低工程的经济效益。
        1.2管理意识滞后
        在输配电和用电工程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若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就需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加大运行维护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力度,在电力系统运行维护中,不断渗透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的系统管理中,管理人员无法按照要求完成系统的统一管理,无法确定搭接电网的位置及数量,这一方面会增加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可引发重复架设电网的问题。工作人员无法结合时代的发展转变以往的工作理念,而且也不能采取多种措施实现电缆架设的优化设计,输配电和用电工程建设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进而降低资源利用率,缩减工程的经济效益。
        1.3设备可靠性有待提高
        输配电机械设备制造中,有关部门通常会结合当地的平均环境指数标准或国家统一标准选择设备材料。因此,地域、人力和资金等多种因素都会对自动化技术产生较大的影响。地区的温度、湿度、大气气压不同,输变电设备的类型和性能也会有所不同。在设备制造的过程中,不同经纬度和不同海拔的输电设备制作参数和要求明显不同。而温度和湿度对电力设备的工作效率影响尤为明显。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如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快速,高效地检查设备存在的运行故障,则变电设备故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蔓延,进而为后期设备的维护制造较大的难题。同时,若电力设备运行环境较为恶劣,则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均将明显下降,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1.4自然环境对电网的负面影响
        我国电网分布范围较广,覆盖多个地区,输配电网电力调度的过程中,自然环境对电网的影响尤为明显,如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程度较高,太阳辐射显著增强,这使得设备老化的速度有所加快。若电网所经地区经常出现大风天气,则树枝被风吹断或其他杂物落在电力设备上,也会损坏电力设备。部分地区雷雨天气频繁,雷电较强,导致设备遭受雷击的几率显著提高,这也将直接影响电力设备的平稳运行。以上因素均会极大地降低电力调度的效率,进而阻碍输配电网的平稳运行。


        2施工管理措施
        2.1注重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管理
        2.2.1 桩基础技术的管理
        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程,桩基对于输电线路的使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往往需要在施工期间内采用设备和钻孔机械进行操作,尽管钻孔操作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仍然需要操作人员具备相当程度的操作技能,并且可以进行精确定位桩基的位置。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对钻进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以便于防止施工偏差较大的现象。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钻孔跑偏,应该立即组织专业的施工人员针对钻头的偏差位置进行扫孔处理。除此之外,要求管理人员针对钻孔的现场进行实时跟进,避免由于钻孔偏差造成的施工进度受到影响。在遇见问题、发现问题的时候应该及时修正。
        2.2.2 掏挖施工技术的管理
        为了使输电线路的塔杆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障,并且由于输电线路的跨度和范围也相对较广,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遇见粘土或软土地段,这些地点的土质十分松软,从而造成地基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地基变形甚至塌陷的问题。所以在开展塔杆的铺设工作时,应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加固地基,从而避免产生施工风险。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明确施工的具体地点,然后再按照科学的规程进行操作,为了防止混凝土的凝固效果受到影响,在浇筑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首先,应该保证浇筑过程中被浇入土坑的清洁程度,防止由于污染和垃圾造成混凝土浇筑效果的破坏;其次,为防止出现混凝土的强度破坏,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质量进行管理,严格的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
        2.3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做好现场的安全管控
        随着我国电网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工程在施工期间所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先进程度都大大提高,所以施工企业在施工之前,应该对作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一方面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也应该对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能和专业素养进行培训和提高,只有施工人员和施工技术得到了明确的保障,才能使施工质量满足设计人员所提出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完善并健全施工现场的管理机制,吸收并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施工经验,确保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而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事故现场的安全管控,由于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员和设备以及各种材料十分庞杂,所以电力工程往往需要应用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性的施工。上述情况造成施工期间大量的安全隐患存在。所以为了从根本上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在现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施工期间,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对材料的堆放和运输进行及时的跟进,一些特殊岗位必须做到一人一证,持证上岗,非工作人员不得擅自接触施工场所,做好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
        2.4加强配电网与配电线路的安全管理
        首先,建立完整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管理,加大巡查、检修力度,确保准确及时的掌握配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其次,制定完善的故障分析与统计制度。配电网与配电线路运营工作人员要对已经发生的事故故障及时记录分析,找到事故发生原因并吸取经验教训。最后,要学会建立技术专业档案。供电企业可以根据资料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以便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结语
        维护配电线路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维修工作,而是面向整个供电网系统做出一套完整且有针对性的方案,且能够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努力将配电网和配电线路维持在最佳、最稳定的水平,保证线路能够进行安全稳定的供电,保证日常生活、生产不被其影响,达到生活便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田敏,张艳玲.供电网安全运行的防雷技术措施[J].中国标准化,2017,(10):244.
        [2]孙建宇.浅谈如何做好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维护工作[J].电子世界,2018,(5):144,146.
        [3]张崧.运行维护和故障排除技术在电力输配电线路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8,(Z2):132-133,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