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能表自动化生产线特征研究与探讨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8期   作者:杨玉雪
[导读] 电能够做到普及千万家,都是因为电能不断开发的作用,如此可见,电力的作用是非常的大。
        摘要:电能够做到普及千万家,都是因为电能不断开发的作用,如此可见,电力的作用是非常的大。电力的安全性以及电表的使用对于整个电力系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电表在日常的工作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电表出现问题就会造成电力正常运转,所以就应该认识电表运行故障原因,这样就方便电力的检修,本文就是分析电力电表出现的问题,做出一些针对性的方法,同时研究了电表智能化,促进电力的发展。
        关键词:电能表;自动化;工艺
        电表之所以快速得到发展,这离不开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条件促进。在国家电网的全国普及下,电力开始应用到越来越广的领域,电力的存在也在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之后,开始有了更大更好的要求。在我国由于电力使用比较多,电表之间的使用质量也有所差异,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差异,这些问题都不利于电表工作。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正常运转,就需要对电表进行创新,开发使用智能电表是一个关键。
        1智能电表自动化生产背景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更新,新兴名字称为“电网2.0”,它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在集成电路基础上,通过高科技作用技术、再通过使用先进的设备和一些其他综合技术的应用,最终实现了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智能电网有各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电网基础体系完善且稳定,各种病毒无法轻易进入电网,如果电网基础体系出问题,与其配套的技术体系能够为电网基础的稳定提供技术支持,有了同样完善的技术支撑,电网系统的运转能够依靠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再被接入电网的工作体系后不会被排斥,其他可再生能源也是如此;2.智能电网的运行有更好的控制力,这归功于一系列的自动化技术,如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和电力储能效率提升,而配电自动化也为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也不会使电网的运行产生不稳定;3.智能电网能够对整个电力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和设备进行监控,当某个部分出现故障时,电网的主系统能够马上接受到信号并对故障进行修复,这些归功于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引入,有了这些技术,大面积停电的现象基本能够避免;4.智能电网中的设备使用率更高,寿命更长,能源的损耗也更低,供电成本大大低于传统电网,供电所需的能源消耗远低于传统电网,对环境造成的负担也少于传统电网;5.接入了网络信息技术的电网对用户来说也更方便,用户能够通过网络了解电价和供电稳定性;6.通过分析用户用电大数据,电力企业能了解一个地区的用电偏好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电力企业提供的服务业会更加细化。智能电网集供电、信息分析和服务于一体,特点显著,优势明显。
        每家每户都有电表,智能电网时代的电表具有更多的功能甚至有新的意义,除了能够记录用户的用电情况,还能储存用电情况,用户在电表上能够查到以往的用电情况,智能电表还能够传输数据,根据用户的历史用电信息监控用电情况,在有异常用电情况时能够做出判断,有效防止偷电行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带动了电表的智能进化。
        当前随着智能化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智能电网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未来的几年内全球智能电网会获得快速的发展,电表的安装数量也会大幅增加,据相关数据统计,安装数量将近2亿只。而在中国,因为人口基数庞大,对于智能电表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的,中国的智能电表需求占全球智能电表总量的大部分。
       
        2电能表检测线的主要功能
        电能表检测线的类型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用于专业的电力公司检测,这种检测线是对单个电表进行相应的检测,然后找出其中的问题。另一种是以工装板为检测载体的自动检测线,这种类型的检测线通常被大型生产公司使用。它通常以工装板为单位进行检测,测试的过程中要把所有的端子和检测设备相连接,国内的自动生产线都是采用端子连接,电压端子是通过导电轮自动连接,其他的端子都是采用人工连接的。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商家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造,让生产的过程更加简便,他们主要通过改装压板式的结构,来减少人工的参与。

这样就实现了电能表的自动生产,自此后电能表生产向全自动化生产又更近了一步。
       
        目前电表的全自动化生产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中装配阶段是生产中最为困难的部分,这部分由于生产步骤繁琐,对安装速度要求比较高,焊点和安装连接较多,而电表安装空间相对较小,对于机械手的精度和速度相对较高。所以综合来看这个阶段的代价是比较大的,很难实现全自动生产,目前大多数的电表都是靠人工进行生产,然后再与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连接,最后再与自动检测相连接,通过这种半自动化的生产模式来进行电表的制作。
        电能表的自动化检测线通常情况下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自动上料。对于检测任务,上料装置可以自动从料箱中取出电能表并将其放入传输装置中。此功能通常在电力公司定制的测试线中更多,仅适用于小批量测试。对于大型生产企业,通常会手动替换某些功能。
        (2)自动传输。上料时,放置在传送带中的电能表将自动传送到每个测试站。下料时,每个测试站将会自动输送电能表到下料口。在批量生产中,工装板作为载体可以通过检查来实现此部分功能。
        (3)智能分拣。在上料过程中,将自动扫描电度表的条形码编号,对当前处于运行任务和非运行任务中的电表进行智能分类。检测完成后,下料过程中自动扫描电度表的条形码,对不合格的电度表智能分类到异常出口并下线,对合格电度表的分类到包装位置。由于电能表生产中废品率较低,当发现在工装板运输的多个电能表出现问题时,则会有人工专门将整个工装板分拣出来进行手动分拣。
        (4)自动接拆线。辅助端子一次可靠且自动地连接到检测设备的60表位接线表托。电能表和检测设备的接线表托会在检测结束后进行一次性自动分离。为了方便批量生产,工装板上配备有一个专门的端口。每次当打开电源时,就会检查工具板上的所有仪器,从而提高了效率。
        (5)自动检测。电能表电流、电压端子、RS-485通讯、脉冲和多功能输出的三对辅助端子采用气动驱动一次性可靠且自动地连接到检测设备的60表位接线表托。检测完成后,电能表和检测设备的连接台支架会自动一次分离。为了方便批量生产,工装板上配备有一个专门的端口。每次当打开电源时,就会检查工具板上的所有仪器,从而提高了效率。
        (6)智能化监控。考虑到常温走字等通电检测时间较长,这会造成接线的温度过高的问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需要通过自动化的处理,出现问题能够及时的解决,所以通过使用智能化监控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7)自动下表装箱。检测报告完成后,根据系统提示的信息中的电能表类型和其他的数据,对检测合格的电能表进行分类处理。经过分类处理之后,经过流水线的生产工艺,最终完成了自动入库。
        3结束语
        根据上面的那些问题,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需要充分认识到电能表的作用,电力线路属于比较危险的工作,而且,我国对电力电表的安全要求非常的严格,它们的安全运行也是在保障我国的经济发展。通过科技发展,使用智能化电表能够提高电力的安全性,更好的为人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冠胜.电能表自动化检测线智能运维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
        [2]    周国辉.基于数字化工厂的智能电表生产线设计与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7.
        [3]    蒋天齐.面向电能表智能制造的PCB集成化RFID标签设计[D].中国计量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